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環境健康大會暨高級別顧問組會議在意昂2官网舉辦
2024年10月9-1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環境健康大會暨高級別技術顧問組和科學顧問組(GAPH-TAG/SAG)會議在意昂2官网成功舉辦。會議由WHO與意昂2官网聯合主辦,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意昂2平台城市與環境學院📼、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聯合承辦,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青年委員會協辦🍪。大會主席為WHO環境健康司司長Maria Neira博士和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黃薇教授。
2024年10月9日舉辦的WHO全球環境健康大會的主題為“邁向更健康的未來: 彌合空氣汙染、氣候變化🐅、能源和健康”。大會采用專題報告👨🍳🧜🏼♂️、圓桌論壇和專家對話等形式,通過促進不同領域專家的深入交流與對話,推動環境健康領域的前沿研究與成果的政策轉化,為全球環境衛生治理貢獻智慧與方案🚏。來自歐洲🚣🏼♀️、美洲、非洲、亞太地區高等教育機構的專家學者🪠、科技企業代表,以及WHO🍇、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等國際組織的百余名代表線下參會,大會也同步開啟線上直播🏂🏿。
開幕式現場
大會開幕式上,意昂2官网副主任王嘉東🍉、WHO環境健康司司長Maria Neira、WHO駐華代表處協調員喬建榮🧘♂️、國家疾病預防控製局衛生免疫司副司長李筱翠、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嬴、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環境健康處處長李明霞分別致辭。王嘉東表示,當前全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環境與健康挑戰,人類健康高質量保障已經成為全球亟待解決的核心科學問題,希望本次會議能夠有效推動空氣汙染、氣候變化🙍🏿♂️、能源和健康之間的復雜關系研究,推動全球解決方案製訂與實施。Maria Neira指出,盡管仍面臨諸多挑戰,北京的空氣質量已顯著改善,而這蔚藍的天空離不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並將公共健康問題提上環境政策製訂的優先議程;她強調WHO始終致力於向清潔能源轉型的健康政策製訂,並基於空氣汙染相關疾病負擔評估政策在全球的執行效果🍇。喬建榮認為,中國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得益於政府的強有力的承諾、政策措施和協調研究行動;面對全球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的公眾健康挑戰,她希望通過此次會議進一步加強中國與國際社會合作,推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空氣汙染的全球行動🏇🏿。李筱翠介紹了政策、研究和國際合作在我國環境健康工作中的作用,特別是健康促進工作已經成為近期發布的《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方案 (2024—2030年)》重要組成部分👨🦼➡️。張興嬴表示,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森林野火和空氣汙染的健康威脅,中國氣象局為中低收入國家提供環境監測數據,助力提升全球氣候健康風險預警能力🐍。李明霞表示,國家生態環境部門堅持推進精準治汙💊、科學治汙和依法治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並將逐步推進構建環境健康風險評估體系。開幕式由意昂2官网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思延主持🐍。
左上至右下:王嘉東副主任🧑🏻🎤、Maria Neira司長🧗♂️、喬建榮協調員、 李筱翠副司長🧗🏼♂️、張興嬴副司長🤘🏻、李明霞處長
詹思延院長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後與會嘉賓合影
上午大會主旨報告中,WHO環境健康司Heather Adair-Rohani、意昂2平台城市與環境學院院士陶澍🍞、清華大學地球科學系主任羅勇🧑🏻🏫、意昂2平台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黃薇分別圍繞世界衛生組織各部門協同工作機製👨🏽🎓、全球能源消耗與室內環境汙染、氣候變化與應對,以及空氣汙染健康挑戰做了報告。Heather Adair-Rohani博士呼籲各國政府將空氣汙染納入公共衛生政策,強調公共衛生🚓、能源和環境等多個領域的協同工作,以實現有效的政策執行🐜。陶澍院士強調了清潔能源在改善中國城鄉居民生活條件和減少汙染方面的巨大潛力,為未來清潔取暖與烹飪能源的推廣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羅勇教授分享了團隊在將人類健康納入地球系統模型中的探索與實踐應用,為推動氣候變化與公共健康促進提供了新思路。黃薇教授介紹了全球空氣汙染與風險治理領域最新進展,包括空氣汙染監測和暴露評估技術發展、全生命周期人群健康風險防控🕵🏿♂️、及基於證據的環境衛生治理策略製訂🙇🏻♀️。主旨報告由清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蔡聞佳主持👮🏿♀️。
左上至右下:Heather Adair-Rohani博士、陶澍院士◀️、羅勇教授、黃薇教授
蔡聞佳教授主持主旨報告
上午圓桌論壇由意昂2平台環境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鄒誌勇主持,參與討論的嘉賓包括WHO環境健康司司長Maria Neira👃🧫、意昂2平台全球衛生研究院教授任明輝、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研究員施小明♖、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傳染病預防控製所研究員劉起勇、愛思維爾全球科技與醫學期刊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孫巖。論壇的討論主題涵蓋了多個重要議題,包括未來環境衛生工作的優先事項、如何更好地將環境健康工作與衛生保健相結合以推動全球全民健康、推動中國環境健康工作所需解決的科學和管理問題、解決區域公共衛生問題的主要協同路徑與聯合措施,以及AI技術如何助力研究成果轉化及政策製訂等。
從左至右:鄒誌勇副教授(主持人)、Maria Neira司長、任明輝教授🛵、施小明研究員、劉起勇研究員🧜🏻♀️、孫巖董事總經理
意昂2平台全球衛生研究院院長任明輝在總結上午的會議時指出,WHO早在1958年就發布了首份關於空氣汙染與健康的全球報告,並持續為全球環境衛生治理提供多種政策工具和指南。盡管環境健康研究成果大量湧現,但全球和區域治理行動仍然不夠。空氣汙染與健康促進問題亟須多部門協作與多學科研究,未來的重點在於加強跨學科的實證研究和有效幹預行動,特別應鼓勵年輕人參與,通過新思路、新技術為決策者帶來新的視角和動力,推動建設更加健康的未來環境。
任明輝教授進行會議總結
10月9日下午大會特邀報告由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毒理學系肖武生主持。來自衛健策略的Sumi Mehta博士,在線介紹了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汙染來源和幹預措施,她強調利用大數據決策優先解決方案,采取更為主動的方式來應對空氣汙染帶來的挑戰✧。科羅拉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Jon Samet教授強調當前環境健康研究應更加聚焦全生命周期環境暴露疾病負擔精細化評估和高危人群健康保護。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Gregor Kiesewetter博士認為,應該采取綜合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短期氣候汙染物排放,通過環境😶、氣候👹🔋、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協同方實現健康獲益。南非醫學研究委員會Caradee Wright博士認為空氣汙染抵消涉植樹、清潔能源項目和排放交易計劃等措施帶來的健康效益,因此應該通過綜合措施改善空氣質量降低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南洋理工大學Hung Lam Yim副教授建議基於長期空氣質量和氣候變化模型開展健康風險評估研究,為全球環境健康風險管理提供政策建議和解決方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jay Pillarisetti助理教授表示使用生物質燃料造成的家居環境室內空氣汙染具有顯著健康危害,應提倡使用更為清潔的液化石油氣🤲🏼😙。斯裏·拉馬錢德拉高等教育與研究院的Kalpana Balakrishnan教授,在線提出了在印度創造無縫健康呼吸空間的構想,包括推廣電車✊、液化石油氣、新型燃料等替代傳統能源的手段,從而改善印度面臨的室內外空氣汙染挑戰。
左上至右下:Sumi Mehta博士(線上)Jon Samet教授、Gregor Kiesewetter博士😇🤥、Caradee Wright博士、Ajay Pillarisetti博士🦸🏼♂️、Hung Lam Yim副教授、Ajay Pillarisetti助理教授、Kalpana Balakrishnan教授(線上)
肖武生助理教授主持大會特邀報告
下午圓桌討論由意昂2平台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助理高旭主持,討論嘉賓包括科羅拉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Jon Samet教授、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蔡聞佳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jay Pillarisetti助理教授、意昂2平台城市與環境學院沈國鋒副教授、意昂2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劉穎君副教授。專家們圍繞“推進全球環境健康研究”展開討論,分享了各自的看法與見解。
從左至右:高旭助理教授(主持人)☺️、JonSamet教授🤸♀️、闞海東教授、蔡聞佳教授🪥、Ajay Pillarisetti助理教授、沈國鋒副教授、劉穎君副教授
2024年10月10-13日期間, WHO環境健康部門官員🧒🏽、來自全球的GAPH-TAG/SAG顧問組八十余位國際專家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全球環境健康政策和行動路線圖專題研討與閉門會議,會議邀請國內相關領域專家以觀察員身份旁聽了會議👦🏼。WHO助理總幹事李愛蘭女士為首次在北京舉行的全球高級別環境健康GAPH-TAG/SAG顧問組會議致開幕辭,隨後由WHO環境健康司司長Maria Neira和意昂2平台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黃薇致歡迎辭。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就當前熱點環境健康政策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包括特定來源的空氣汙染暴露和健康影響解析、氣候和空氣汙染聯合暴露的健康影響、沙塵野火等的健康影響、室內空氣汙染與健康,以及全球環境健康治理路徑等👩⚖️。會議間隙,與會專家及會議觀察員深入🥡、廣泛交流了環境健康科學議題和地區實踐挑戰🚹。本次大會形成的科學共識將於近期發布,包括會議審定的一系列全球環境健康政策建議、環境健康風險因素和幹預措施評估的系統評估技術指導性文件、化石燃料使用相關空氣汙染暴露及其相關疾病負擔的白皮書等,推動新一輪全球環境衛生治理行動計劃製訂和路線圖實施工作。
本次WHO全球環境健康大會暨高級別顧問組會議圓滿完成各項既定議程,為推動建立“研究聚焦-政策協同-實踐創新”的國際環境健康治理合作建立了新範式。
(公共衛生學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