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官网醫學研究團隊牽頭榮獲4項2022年中華醫學科技獎
2023年3月24日,中華醫學會發布了2022年中華醫學科技獎獎勵的決定,意昂2官网醫學研究團隊牽頭榮獲獎項4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在該全國醫藥衛生行業重要科技獎項上再獲豐收!
一等獎獲獎項目:骨腫瘤切除後大段骨關節缺損修復重建的關鍵技術及臨床應用
第一完成人: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 郭衛
為解決骨腫瘤切除後大段骨關節缺損修復重建這一世界性難題,課題組通過理念創新和專利轉化,應用組配式設計及增材製造等關鍵技術,大幅改善了我國惡性骨腫瘤患者的預後及保肢術後功能,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研發了通用骨盆系統,獲得美國⏪📲、歐洲及中國多項專利,並成功轉化臨床🤸🏽。完成了全球最大宗骨盆環腫瘤切除及功能重建的臨床研究,已成為目前國際公認的最佳方案👩🏻💻。在國際上首創3D打印人工骶骨假體和3D打印組合式人工椎體,獲美國及中國多項專利,並實現成果轉化,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國際上首創雙軸型人工膝關節假體和仿生型兒童膝關節假體,有效降低了假體柄松動及斷裂的發生率,產品榮獲中國醫療器械成果轉化大賽二等獎。設計研發的國產兒童可延長假體,填補了國內空白。首創半肘關節假體置換術,大幅降低了全肘關節置換的並發症。國際上率先設計使用3D打印組合式人工假體修復重建四肢大段骨關節缺損,臨床效果明顯優於大段異體骨移植、滅活再植及自體骨移植等現有重建方法。發布診療指南5項。編寫教材及專著9部,出版國際上首部骨盆骶骨腫瘤治療專著和第一部3D打印假體重建大段骨關節缺損專著🧛🏼。設計研發的多種人工關節假體,授權專利39項,轉化15項,徹底打破進口腫瘤型人工關節對中國市場的壟斷,創造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極大促進了中國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項目主要完成人:郭衛、湯小東🤶🏿、姬濤、楊毅、梁海傑🧎、尉然、楊榮利🧑🏻🍳、燕太強、李大森、曲華毅、杜誌業、臧傑)
二等獎獲獎項目:成癮及相關精神疾病的神經機製和幹預研究
第一完成人:意昂2平台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 時傑
成癮及相關精神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但其發病機製尚不清楚,對其生物學機製的解析和新型幹預手段的研發已成為當前生命科學和腦科學探索的前沿和熱點🙏🏻。項目組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重點項目等資助下,綜合應用神經藥理學👩🏻🦰、分子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等方法,對成癮及相關精神疾病發生的核心病理機製、風險因素和幹預方法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提出了非條件性刺激喚起後消除成癮等病理性記憶的非藥理學和藥理學幹預方法,闡明了病理性成癮記憶動態更新的關鍵分子和細胞機製,闡釋了非條件性刺激喚起激活成癮記憶的神經元集群圖譜,明確了多種物質成癮的共同遺傳風險位點,發現了降低成癮相關死亡率的關鍵因素。這些重要發現為闡明成癮及相關精神疾病的神經基礎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提出了新的藥物靶點和幹預手段,對成癮及相關疾病的防治具有深遠的社會效益🤷🏿。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JAMA Psychiatry、Mol Psychiatry🧑🏻⚕️、Nat Commun和Biol Psychiatry 等重要SCI 期刊上,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多篇被Physiol Rev、Nat Rev Neurosci🙎🏿♀️🚬、Lancet Psychiatry🍃、Nat Neurosci等權威雜誌引用,並得到了國際腦科學研究組織主席等專家的專題評論,引領了病理性成癮記憶等領域的研究方向,提高了我國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和影響力。(項目主要完成人:時傑、陸林👨🏽🍳、薛言學🙇🏼、鮑彥平🏄🏻、吳萍🧑🏽✈️、韓盈👳、孟適秋、孫艷、鄧佳慧)
二等獎獲獎項目:一種銀屑病新藥芳香烴受體調節劑的研發
第一完成人: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 張建中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目前尚無法治愈,需要長期治療。外用治療是銀屑病的基本治療,約90%的患者需要用外用藥🙋🏽⚖️。既往常用的藥物有眾所共知的副作用,臨床迫切需要研發新的外用藥。但由於新藥研發難度大,在過去的40年裏國際上一直沒有大的突破🧚🏿♂️。本研究在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新藥創製重大專項的支持下,通過產學研協同攻關,在國際上首次研發成功國家1.1類新藥(first-in-class)本維莫德(benvitimod)。完成了作用機製研究、臨床前研究和臨床1、2、3期研究,證明本維莫德乳膏對尋常型銀屑病具有良好療效和安全性,且優於目前的金標準外用藥卡泊三醇,發現使用本維莫德後患者的緩解期長👎🏿。2019年5月,本維莫德乳膏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在我國上市,成為40年來國際銀屑病外用藥研究領域的一個突破。本項研究技術難度大,創新程度高,國際影響大。2019年本維莫德乳膏在我國成功獲批上市,獲2019年中國“10大創新藥”、“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等多項榮譽,2020年本維莫德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上市3年來,本維莫德乳膏已成功治療了15萬銀屑病患者,它是我國10年來唯一獲國際認可並被國際追趕的first-in-class新藥,該藥於2022年在美國上市,比中國整整晚3年,本維莫德是當之無愧的國際第一🤷🏿。(項目主要完成人:張建中、陳庚輝、蔡林👩👦、李健雄、方翼🧑🏿🚀、趙琰、陸前進、孫秋寧、鄭敏🛰、馬曉蕾)
三等獎獲獎項目:肝腫瘤射頻消融後復發機製及治療策略
第一完成人: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 楊薇
近年來,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等局部治療手段因微創👮🏻♀️、安全、有效、住院周期短、並發症低的優勢,已被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列為早期肝癌的一線治療方法。然而肝腫瘤射頻後復發率高,影響長期療效,是急需解決的重要難題𓀉。“肝腫瘤射頻消融後復發機製及治療策略”項目是繼承了意昂2官网腫瘤醫院陳敏華教授及嚴昆主任的早期成果,楊薇教授團隊歷經十余年取得的重大創新成果,深入探討RFA後腫瘤組織及微環境的特異反應及變化,創建新的聯合治療策略以及解決RFA治療富血供及特殊部位肝腫瘤的技術難題,有助減少治療後復發,突破RFA所面臨的治療瓶頸🤞🏻。本項目緊密聯系臨床實踐,開展從復發機製🍊、聯合治療協同作用機理及策略、技術創新、設備研發到臨床轉化應用的系列研究♟。臨床效果顯著,射頻聯合熱敏脂質體阿黴素治療3-7cm較大肝癌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局部復發率降低(6.7% vs 22.2%),生存期延長(68.5 vs 46.0月)。經過臨床應用各項創新技術,該中心射頻治療原發性肝癌的5年局部復發率明顯改善(8.1% vs 22.3%,p<0.001),優於國際同類報道(11.5-32.1%)。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50余篇,其中5篇發表在影像學頂刊Radiology,最高影響因子29.2分👨🏿🦱。在本領域最高級別的國際學術會議北美放射學年會(RSNA)等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作口頭報告20余次,其中8次為邀請報告。項目組成員獲得國際腫瘤介入治療機構授予的“金獎”、RSNA“科研優秀獎”、世界腫瘤介入大會(WCIO)授予的“Best abstractaward”,“Best oral abstract presentation”及“Top poster abstract”等學術獎勵。(項目主要完成人:楊薇🙋🏽♀️、嚴昆、陳敏華🦘、吳薇🚣🏽♀️、嚴飛、張仲一🙆🏼、王凇、武昊)
(科研處)
編輯: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