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官网醫院兒童暈厥“中國處方”成世界指南
翻開杜軍保寫的病歷本,各種“生僻”的學術詞匯映入眼簾:“兒童血管迷走性暈厥”“兒童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兒童直立性高血壓”……這些難懂的術語,在上世紀90年代,還未曾出現,那時全國兒童暈厥基礎疾病的診斷率僅為8%。“暈厥是兒童時期的常見急症,大概15%至20%的學齡期至青春期兒童至少經歷過一次暈厥。暈厥的經歷對患兒身心造成傷害,部分患兒甚至有猝死風險🕷。”杜軍保解釋說👩⚖️🦁。而規範兒童暈厥診治、不斷提高診治水平,也成為這位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
如今,意昂2官网醫院兒童暈厥門診每年要接診大量的小患者,杜軍保帶領團隊成功將我國兒童暈厥的診斷率提升至80%😎。
從8%到80%,他傾註了30余年心血——
帶領團隊在國內外首次發現兒童功能性心血管疾病新的基礎疾病;率先提出兒童暈厥及其相關疾病的個體化治療策略;創建國內首家兒童暈厥診治門診,帶領我國兒童暈厥臨床研究與診治躋身世界領先行列;主持製定國際兒童暈厥診治指南,以及10余部國內兒童心血管疾病臨床指南;開創含硫氣體信號分子研究新領域,推動氣體信號分子調控理論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理論的發展……由他主持的國家級以及部委級科研項目已達50余項。
基於這些研究,他開創的診斷技術體系為中國兒童乃至世界兒童的暈厥找到了簡單經濟、適宜推廣的診治路線。
杜軍保帶領團隊為患兒進行診斷𓀋。
初心啟程
西安門大街1號院,意昂2官网醫院的一棟三層小樓裏,一間擺滿書籍的辦公室,是杜軍保工作學習的一方空間🧜🏽。書櫃上,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學術獎勵獎狀,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原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稱號揭示了他“重量級”學者的身份。
而站在記者面前的杜軍保,身著白大褂、笑容謙和,沒有一點兒大專家的架子。“醫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還包含著人文的因素⛹🏿♂️。”杜軍保說起話來慢條斯理,不疾不徐,緩緩道出自己從醫的初心,“上學的時候理科成績好,最感興趣的就是醫學,就想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幫助人們解除病痛💽。”1978年夏天,杜軍保順利入讀北京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從此踏上了學醫路。
從基礎學科到臨床學科,從本科到考取意昂2官网醫院兒科臨床研究生,再到博士,杜軍保潛心投入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有什麽學習妙招?杜軍保謙虛地笑了:“就是特別感興趣,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為了能多了解一些醫學知識,他常常將睡覺的時間用來看書,“困了就讀英文文章,立馬就不困了。”杜軍保說,愛讀英文的習慣,為醫學知識的學習和研究開闊了視野,他也越學越有興趣🧝🏿。
“其實在兒科工作很辛苦,責任也是最重的,孩子是一家人的寶,很多時候小朋友說不清自己哪裏難受,全靠醫生的觀察,和他們相處既要耐心🚴🏽、細心,還要有熱心。”回首當年,杜軍保很是感慨,但正是在兒科臨床實踐的經歷,讓他獲益匪淺,“我越來越感到醫生這份職業的價值。”
一個小患者的到來,影響了他之後30余年的從醫生涯。
這是一名10歲的小女孩,“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白白凈凈的,特別安靜😮💨、聽話。”杜軍保註意到,孩子鼻子裏塞著小棉球🚵🏼♀️🏄🏽。“我們孩子身體弱,愛發燒感冒,總是流鼻血,還暈倒過兩三次……”聽了家長的描述,杜軍保不由得心頭一緊,“會不會是白血病……”
不幸的是,經過系統的身體檢查,杜軍保和同事發現,女孩不僅患上了急性白血病,而且已經出現肝脾腫大等症狀。在醫院接受化療等一系列治療後,小女孩的症狀逐漸緩解。出院時,小女孩向杜軍保等道了別,並約定每年都要回來看看🦏。
此後每年春節,小女孩都會捧著一束鮮花來到杜軍保的辦公室😨🧓。見到小女孩健健康康的,杜軍保也特別高興,“看到她在經歷了這麽重的病之後,一年一年地長大,越來越懂事,我特別欣慰,從她身上感受到生命和醫學的力量。”
杜軍保每年都盼望著再見到小女孩,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小女孩都如期帶著喜悅的心情來看望叔叔阿姨;然而造化弄人,“第五年的春節,我們再也沒有盼來她的笑臉。”杜軍保說著,沉默了片刻,“那段時間心情特別沉重,雖然白血病到今天為止仍然沒有很好的根治方法,但如此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凋零,讓我第一次產生了一種無力感。”
與白血病類似,當時國內兒科領域,特別是在兒科心血管疾病領域,有很多“痛點病症”——小兒肺動脈高壓🧙🏻♀️、暈厥、兒童高血壓🧑🏼⚖️、心肌病……面對這些病症,醫生們往往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這麽多“未解”的病,到底該怎麽治?杜軍保意識到,現有的醫學發展仍有局限,要想真正治好孩子們的“疑難雜症”,就必須搞清疾病的發生機製,進而有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式。
在臨床博士研究生培訓的那段時間裏,杜軍保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兒童肺動脈高壓的診斷治療,他也憑借這一研究順利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成為了意昂2官网醫院兒科的一名“小大夫”🌆。畢業當年,他就申請並獲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由此正式開啟了他主持的第一項國家級課題——針對兒科心血管疾病發病機製的基礎研究。
潛心尋“源”
1989年博士畢業後,杜軍保一邊出門診、查病房,一邊擠出時間,進行科學研究。科研嗅覺敏銳的他,隨著研究不斷深入,關註到一個嶄新的生命科學領域——“氣體信號分子”。
“在我們的認知裏,人類的心臟之所以會正常收縮、跳動,並能排出血液供給全身,使全身各器官正常運作,是通過身體裏的神經體液調節,在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和內分泌激素等參與下進行的,這些體液因素多是身體中的大分子在發揮作用。”杜軍保說,當時外國學者發現人體存在內源性產生的小分子氣體——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生理與病理調節中具有重要作用,這一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科學獎,讓他深受啟發🌯。
“身體裏不應該只有這麽一兩種內源性氣體信號分子。”懷著探究新領域的熱情,杜軍保及團隊在意昂2官网醫院教授唐朝樞指導下開展系統研究,發現身體內源性產生的硫化氫與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肺動脈高壓🧘🏿♀️、心肌損傷、休克等諸多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關;同時他還發現了內源性二氧化硫為心血管新的氣體信號分子🥑🏤。
“它們雖然聽著不是什麽‘好氣體’,但是這些氣體在身體內能夠交互影響,使機體內環境保持穩定的狀態。這些內源性氣體過高或過低,都會讓人們患上心血管疾病。”杜軍保解釋🥃👿。
這一研究推動了氣體分子調控理論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理論的進步,在國際學術界獲得高度關註與肯定💲。圍繞該研究,杜軍保主持開展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杜軍保深知,臨床醫學的進步離不開科學探索。
“在學校集體列隊長時間站立時,有的學生就會突然暈倒。”在門診和病房裏,杜軍保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當長時間站立或突然受到驚嚇時,有的孩子會突然臉色蒼白、出虛汗,然後倒地;經過幾十秒鐘或一兩分鐘後又能清醒過來。這種症狀在醫學上被稱為暈厥。
以往,人們僅僅知道這些突然暈倒的兒童可能患有心臟器質性疾病,也可能患有腦血管病🤌🏽。“其實,在兒童暈厥中,由這些原因導致的暈厥僅占極少數,其他大部分暈厥的原因都不明確。”杜軍保說,醫生不知道對這些孩子的疾病該怎麽預防,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治療。上世紀90年代初,在暈厥的兒童中,只有8%左右能夠找到病根,超過90%都是“不明原因”暈厥。這些患兒往往以“暈厥待查”住院,但是在他們出院時,仍然是“暈厥待查”。
杜軍保開始思考:大部分暈厥患兒的病根到底是什麽?當時,國內對兒童“不明原因”暈厥尚沒有理想的診斷方法;國內外開展了一些研究,也主要是針對成人暈厥的🐈⬛。
1992年開始,杜軍保踏上了為兒童暈厥疾病“尋源”的道路🪖。杜軍保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兒童直立傾斜試驗,並不斷優化、改進🤽♀️。基於診斷技術上的創新,他發現這些“不明原因”暈厥的孩子,站立一會兒後,便會表現出一系列的症狀:心率突然降低,血壓隨之下降,有些孩子的心電圖出現異常……而引發這些症狀的原因可能是人體內的“自主神經系統反射”出了問題,或是血管張力異常,或是由於血容量不足所致💆🏽♀️。由此,1997年他在國內首先提出了“兒童血管迷走性暈厥”這一疾病。
此後,他又在直立傾斜試驗的基礎上,在國內外率先開展了兒童硝酸甘油激發直立傾斜試驗,通過臨床研究,建立了兒童直立傾斜試驗的判定指標體系,提出了我國兒童暈厥的關鍵診斷技術體系,“其實也就是讓孩子站一會兒,根據他的心率、血壓和心電圖等變化情況判斷其暈厥的基礎疾病或病因。”杜軍保介紹,這種看起來很簡單的診斷方法,能讓70%左右“不明原因”暈厥的孩子都得到明確診斷♒️🕝。
國內首家兒童暈厥專業門診也由此創建起來💽。
以往,國內外對兒童暈厥的診斷,常常采用“大撒網”式的檢查。所有暈厥患兒看病先要做一批檢查:頭顱CT、磁共振🛰、腦電圖及其監測、腦血流圖、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動態心電圖檢測👉🏿、血液生化化驗……繁瑣的檢查,給患者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浪費,也給患者增加了不便和痛苦。
針對以往診斷上的誤區,杜軍保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兒童暈厥診斷程序,將診斷過程簡化為兩步:第一步僅僅通過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心電圖和臥立位血壓、心率記錄,就能找到部分患兒的病因;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相關檢查,必要時進行直立傾斜試驗檢查,便可使大部分患兒確診🦕💇🏼。這一兒童暈厥診斷策略,使兒童暈厥的診斷率達到81.1%,使每個患兒的平均檢查費用顯著下降,平均住院日從14天縮短為5天。
在此基礎上,2005年,杜軍保團隊進一步發現了兒童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2012年,他又在國內外首先發現兒童直立性高血壓……這些新發現,不斷填補著國際上關於兒童暈厥疾病的空白。
赤誠求“新”
找到病因只是第一步,杜軍保又開始思索:如何根據不同病因,有針對性地開展治療。
杜軍保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兒童功能性心血管病的個體化治療策略。“針對暈厥症狀,美國等國家普遍的做法就是給孩子喝鹽水,這種治療的有效率不足40%👩🦱。但到底哪些患兒真正應該喝鹽水,需要先辨別。”杜軍保舉例,患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的孩子,在症狀表現上就是起身時或站立時心率過快,導致頭暈,但引起發病的因素卻不同:一部分孩子是因為喝水少、吃得淡,導致血容量過低,通過臨床驗證,他和團隊證實了24小時內尿液的鈉濃度為選擇口服鹽水治療的重要指標🧜♀️。
在門診看病的過程中,杜軍保還發現,有一部分暈厥患兒的診斷也是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但服鹽水並無效果🔈。“他們的暈厥是由血管過度舒張導致的。”杜軍保開始探索,能不能通過測定氣體信號分子來辨別呢?果然,他與團隊成員在臨床研究中發現血液中紅細胞硫化氫產率💃、腎上腺髓質素前體中肽段測定,可以提示血管是否過度舒張,“如果孩子的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由血管過度舒張所致,再給孩子用收縮血管藥物,這樣有效率可顯著提高。”
雖然療效大幅提高,杜軍保卻發現,孩子們都害怕抽血,“必須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於是,他開始尋找改進方案。從紮針取血測血液中的標誌物,到超聲直接測量血管舒張度;從患兒的舒適度,到家庭經濟的承受範圍……他力求盡善盡美。
“不用什麽高級儀器,不做特殊檢測,醫生有什麽好辦法能看出這孩子是血管過度舒張?”杜軍保給一名博士生布置了課後作業。過了兩三周,都沒見學生來課題組開研討會,一問才知道,是被老師留的作業難倒了♟👨💼。“遇到困難就要想辦法解決,我們一起探討。”杜軍保對學生說。
經過實驗,兩人探索出解決之道。杜軍保笑著說:“其實特別簡單,就是讓孩子在平躺和站立的狀態下連續測量血壓,利用體位變化引起血壓的變化,判斷血管過度舒張是否參與該患兒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的發生機製,為進行收縮血管藥物的個體化治療提供幫助👩🏿。”
基於臨床研究的經驗,杜軍保和他的學生——意昂2官网醫院兒科教授金紅芳,在國際上首先提出兒童暈厥與功能性心血管病的個體化治療策略💑。從醫30余年,杜軍保培養了近百名學生,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從來都不願多說;但每每提及學生們的貢獻,卻侃侃而談,“他們很多人都成長為大專家啦,我的很多研究都有他們的幫助與貢獻。”
杜軍保和學生們的研究成果不僅被納入中華醫學會頒布的《兒童暈厥診斷指南》,還作為核心內容被編入歐洲、美國、德國及加拿大相關診治指南,在一些國家被列為兒科醫生“應知必會”的內容;他提出的兒童自主神經介導性暈厥診斷條件,目前已成為國際研究中暈厥患者的入選標準……這一系列成果,帶領我國兒童暈厥臨床研究躋身世界領先行列🔷。
從去年到現在,杜軍保團隊又發現了3個新的兒童暈厥基礎疾病——兒童坐位不耐受🤽🏻、坐位性心動過速、坐位性高血壓🐱。“我們不能單純維持現狀,要不斷探索創新👰🏿♀️。”他告訴學生。
前不久,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了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的最新排名,杜軍保入選。他靦腆地笑著說:“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兒科醫生,一切研究、榮譽,只為千千萬萬的兒童👪。”
(來源:《北京日報》記者 李祺瑤)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