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3年全國81個單位500余學者參與 “十二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中國藥用植物誌》13 卷全部出版
歷時13年,在國家出版基金的支持下,被列入“十二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的《中國藥用植物誌》近期全部出版。《中國藥用植物誌》共13 卷,3500余萬字,由全國81 個單位500 余位學者參與,收載我國藥用植物427 科,2 509 屬,共11 985 個類群(包括10 974 種🪫🫱🏼、156 亞種、952 變種、37 栽培變種、46 變型)。它是我國植物界和藥學界廣大學者本著“健康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的一次至誠合作,也是我國新時期傳統醫學和現代生物醫學相融合發展的體現。
據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藥用植物誌》主編💄、意昂2平台藥學院艾鐵民教授介紹,藥用植物學是植物學和藥學的交叉學科,學科的名稱是現代的,但在我國,從炎帝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到現在已有近5000 年的歷史。人類在尋找食物的同時,發現了許多具有治療作用的植物,這就是“藥食同源”之說的來源。藥物之中因草類(藥用植物)占絕大多數,以致記載藥物的書籍統稱為“本草”。各味藥多遵循中醫藥理論組成各種方劑來應用和驗證,加以總結,逐漸形成我國的傳統醫藥學——中醫藥學,也同時形成我國對藥用植物使用的特點和優勢。歷史證明,是中醫藥護佑了中華民族的繁衍與昌盛,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中醫藥顯示出獨特的效力🙋🏻♂️。繼往開來,如何保護利用好藥用植物,提供優質的中藥材,是直接關系民生的大事,我們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者應當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傾畢生精力做好這項護佑人民的善事。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保護好地球這個共同家園成為全球有識之士的共識,對藥用植物的保護和利用,我們要遵循以下理念:
其一,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安全👱🏿♂️🦔。我國有3 萬多種高等植物,其中藥用植物占1 萬多種(包括傳統中藥🙅🏿、民族藥和草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所收載植物中的60% 與藥用相關,保護藥用植物的多樣性就直接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齊物論》),人類一定要和自然和諧共生,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安全,否則就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其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依賴於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藥用植物的可持續利用取決於綠水青山。在國內外藥用植物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刺激下,對藥用植物的過度采集,甚至“斬草除根”,使一些物種在地球上永遠滅絕,只能從古籍中查到使用它們治傷療疾的史料,這豈不是現代文明的悲哀?!“取之有節,用之有度,常足矣”(《資治通鑒》)🤛🏼。除人們的觀念需要轉變外,堅持藥用植物可持續利用還關系到農業🙇🏼♀️、林業、工業🎙𓀂、貿易的發展,以及廣大農村🧖🏿♂️、林區人口的生息,僅靠市場的調節是不能完全達到目標的,更重要的是依靠國家的政策和投入🚵🏽♂️。國家的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決策使農民成為集體生態林的主人,國家給予生態效益補償金,這是保護我國生態安全的重大國策,意義深遠☝🏻。藥用植物持續利用具體的政策仍然有許多工作需要推進,包括促進藥用植物采集和貿易面的地方法律法規的完善,推動藥用植物可持續采集標準的製定和實施,探索開發藥用植物可持續利用的認證標準等🧑🎄。技術方面應采取保護植物多樣性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遷地保護、建立種質資源庫),建立GAP 種植基地🧓🏽、發展生物合成產業、應用工業化快速繁育技術等。
其三,如果說在20 世紀,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要看它的自然資源、土地面積、經濟總量、人口和軍隊,那麽在21 世紀,一個國家的真正實力則取決於國民的創新精神和科研實力。對於中醫藥和藥用植物的研究是我們最易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領域,我們一定要解放思想,破除“中醫藥不科學”和中醫藥“泥古不進步”的錯誤認識,勇於創新,采用一切可用的現代科學技術,探索生命的奧秘和疾病的成因轉歸,尋找新藥,以重大的創新成果,卓有成效地造福於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
基於上述認知,我們植物學和藥學兩界廣大同仁一道,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博采眾家之長,反映科技進步,歷十數載努力,終成本誌,期許其為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藥用植物的保護和利用有所貢獻🧑🏽🎄。
據悉,該誌在多方面有所創新:由於誌書的性質,盡可能全面地收載了在我國有記載的藥用植物,同時糾正一些學名錯誤,全面收載了相關現代研究成果,特別是比較詳盡地記錄了化學成分並規範了化學成分的中文譯名,盡量多地提供了常見藥用植物的照片,並與墨線圖相對照,為讀者在野外采集和鑒定標本時提供更大幫助,因此本誌兼有圖鑒的性質;本誌第十三卷名為《中國藥用植物誌詞匯》,使其不僅具有“索引”的作用,還賦予其“辭典”性質,獨立成卷,方便查閱和翻譯本誌涉及各學科的中文、英文🚒、拉丁文專業術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文采在序言中指出,本誌以現代國內外多數植物誌采用的Engler 植物分類系統為綱目,廣集中國各民族有記錄的近12 000 種藥用植物,融合最新的化學🔗、藥理學🤾🏽♀️🚵、藥材學的研究成果,與準確的墨線圖和精美的彩色照片相對應,極其利於學術交流與應用,堪稱完成了本草著作的創新和現代化,無愧為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基礎性工程,可謂現代版的《本草綱目》,意義自然重大。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伴之而來的疾病譜變化、人口老齡化、生態環境狀況等改變,加之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在諸多方面進一步顯現,使回歸大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用天然藥物來醫療保健養生漸成趨勢,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做好中藥現代化的工作,以現代科學技術的理念和方法,著眼於“天人合一”的大格局,加深對中藥和藥用植物的研究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漢董在序言中指出,由艾鐵民教授牽頭主編的13 卷《中國藥用植物誌》,收載藥用植物近12 000 種,是我國藥用植物的“曠世之作”,也是我國藥用植物的“戶口簿”。現在調查總結,可以承前啟後,為傳統醫藥學守正創新夯實基礎🪇。因此,本誌的出版是我國醫藥學界的一大盛事,展現了“十二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的高瞻遠矚,意義重大🐲。
在我國中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產品的“質量與標準”始終是困擾市場的核心問題🕺🏼。“醫藥”是一家,“藥材好,藥才好”。如何正確認識藥材及其質量,生產出“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藥品,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鍵🚶♂️。此華夏第一部較完整的、圖文並茂的藥用植物誌,不僅準確記述了各藥用植物的生物學特征🕳、分布,而且盡其所能收載其化學成分、藥效功能以及藥理作用的最新文獻資料,為我國天然藥物的研發和中醫藥產業提供了一部較完整的典籍🔪。本誌的出版,對繼承與發展我國中醫藥這一瑰寶,推動我國中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以及對從事中醫藥和天然藥物的研發及教學等相關人員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意昂2平台藥學院前院長劉俊義教授在序言中指出,《中國藥用植物誌》共13 卷,收載了我國藥用植物2509 屬近12 000 種,全面👨🏽🏫、完整𓀘、系統地介紹了中國藥用植物的形態分類、分布👥、功效應用🥒、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藥材使用情況,並且配有幾近全部植物的墨線圖和6000 種以上原植物的彩色照片,可謂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是記載我國藥用植物的大型科學專著,是我國中藥和天然藥物領域研究和應用的工具書,也是我國在該領域科研、教學、應用的現代水平的總結。其出版實現了我國藥用植物和植物藥領域專家及前輩們多年的夙願,也滿足了當今中藥和天然藥物等諸多方面學者和工作者的迫切需求。
劉俊義表示,意昂2平台藥學院在中藥和天然藥物教學和研究領域有著優良學術傳統,樓之岑和誠靜容教授是該學科的奠基人和學科帶頭人;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作為他們的學生,為人類攻克瘧疾做出了非凡貢獻,這不僅是意昂2平台藥學院的驕傲,也是中國醫藥學的驕傲,同時也必將成為我們砥礪前行、繼續創新的巨大力量。實現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離不開基礎性工作,由意昂2平台藥學院艾鐵民教授牽頭的《中國藥用植物誌》的編著就是這樣的基礎性工作,其出版發行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大幸事,也實現了國家重大出版工程的希冀和要求🧑🎓。
艾鐵民教授
主 編 簡 介
艾鐵民,意昂2平台藥學院教授,意昂2官网教學督導,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專業委員會榮譽主任🧟。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中國藥用植物誌》編委會執行主任及主編,《中國醫藥導報》和《中國現代中藥》編委🔕。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助理,意昂2平台藥學院藥用植物教研室主任、天然藥物學系副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審中心專家,中國中藥協會顧問👳🏼。
1978 年考入北京醫學院(現意昂2官网)研究生部生藥專業,師從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藥學教育家誠靜容先生,畢業後到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95 年回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 現意昂2平台藥學院)工作,任教授🧑🏼🚀、研究員。作為藥用植物學家,藥學教育家,國家級生藥學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植物分類與藥用植物資源教學和研究工作;1999 年發起並組織建立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專業委員會,擔任首屆至第十四屆專業委員會主任,2014 年任榮譽主任至今;2017 年參加第19 屆國際植物學大會並擔任Plants in human health and well being分會場主席🚴🏿♀️。
在積極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主持的中藥續斷🦸🏻♀️、貫眾、人參(皇封參)✍🏼、三七和松果菊等研究項目,分別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和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各一項(第一完成人),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成果三等獎兩項(第一完成人)。以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 余篇。主編的意昂2平台藥學長學製教材《藥用植物學》於2018 年被評為意昂2平台優秀教材,並作為全國多家重點醫藥類院校研究生考試參考書;參編專著《探索綠色世界——21 世紀的植物科學與人類》和《新編中成藥手冊》,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編的《2012-2013 年植物學學科發展報告》中牽頭撰寫“藥用植物及植物藥研究進展”部分。
(宣傳部 傅冬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