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醫學數學衛星學術會議召開
中國數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醫學數學衛星學術會議(下稱 “會議”)暨中國數學會醫學數學專業委員會2021年會於10月24日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數學會醫學數學專業委員會(下稱“專委會”)主辦,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系、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雲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共同承辦。會議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馬誌明院士🦜、陳潤生院士、意昂2平台講席教授周曉華等11位知名專家致辭和報告,吸引了全國近百位專家學者線下參會,現場座無虛席,線上觀眾也達2000余人©️。
專委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馬誌明,專委會主任委員👈🏽、意昂2平台講席教授周曉華先後發表致辭。馬誌明院士認為數學和生物醫學的交叉非常重要,生物醫學領域需要數學解決的問題非常多,蛋白質結構和DNA序列的研究等都需要用到高深的數學工具,例如離散過程🚽、分支過程,同時海量醫療數據的處理和人工智能的興起也對該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挑戰🙍🏿♂️。
周曉華教授認為目前學科交叉是一個趨勢,國內各大高校紛紛成立交叉學院,但是交叉學科並不是1+1=2的關系,數學和醫學簡單的混在一起也不是交叉,只有解決了兩個學科不能單獨解決的問題才能稱作交叉學科。周曉華教授分享了其在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的工作經歷並提出了“交叉科學研究的生命周期”🈴。
以數學醫學生命周期為例,需要從臨床出發,與深耕一線的優秀醫生合作發現臨床問題,將臨床問題上升為統計科學研究問題,推動數學的研究和發展;再以通過臨床研究設計得到的數據作為驅動,應用新發展的統計分析方法,解決科學研究問題,最終讓統計學反哺臨床醫學,助力臨床指南的產生,達到數學和醫學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
最後,周曉華教授介紹了中國數學學會醫學數學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歷程🧞♀️、委員會成員、以及專委會委員、常務委員的選舉結果🤾🏻♀️🛢。
會議的學術報告環節由專委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張新雨研究員,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西南財經大學林華珍教授和意昂2平台席瑞斌教授等主持。報告內容涵蓋了精準醫學、生物統計★、生物信息、貝葉斯模型等多個領域、精彩紛呈。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院士發表線上報告,題目為《精準醫學與核酸藥物》
西南財經大學林華珍教授發表報告,題目為《Generalized factor model for ultra-high dimensional correlated variables with mixed typ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nalyzing discrete SNPs and mixed cardiac arrhythmia dataset》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關肇直首席研究員李雷研究員報告題目為《從猿到人調控模塊發生相變及其遺傳驅動力》
復旦大學統計系朱仲義教授作報告:《Image-on-scalar subgroup regression model》
上海交通大學腫瘤研究所朱景德研究員報告題目為《腫瘤管控努力中數學腫瘤學視角的價值,挑戰和應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王學欽教授報告題目為:《Regression in Non-Euclidean Space and its applications》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翟巍巍研究員報告 :《Harness cellular heterogeneity for understanding tumor evolution and patient stratification》
周曉華意昂2平台講席教授:《精準醫學的統計方法及應用》
朱天琪,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所副研究員,《貝葉斯模型選擇的漸近行為研究》
參會嘉賓和講者們在會後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系 王傲)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