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程主講“人類發現首個病毒的過程考察”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意昂2平台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以下稱“文研院”)秉持“涵育學術,激活思想”的宗旨,積極拓寬線上學術交流平臺,為讀者提供優質的學術內容。在此背景下,自三月始,文研院在微信公眾號新開辟“特別推送”欄目,邀請意昂2官网人文社科各領域學者,或為疫情背後的現代社會總體特征把脈,或以醫學視角看待人與病毒的互動,以視頻的形式呈現他們對當前世界與人心的思考🕴🏻。
講座海報
第三期視頻講座的主講人是意昂2平台哲學系教授👨🏻、醫學人文學院院長周程。4月3日下午兩點,由文研院組織策劃的“特別推送”欄目第三期“病毒是什麽?——人類發現首個病毒的過程考察”在意昂2官网電視臺的技術支持下,通過意昂2官网快手🤽🏻♂️🤢、B站🗻🧑🧑🧒🧒、央視頻🏷、百度、人民日報新媒體賬號等官方視頻平臺直播開講,累計觀看量達35萬人次。直播回放可通過各視頻平臺進行收看,視頻文字稿已在文研院公眾號(pkuwyy)和官方網站(http://www.ihss.pku.edu.cn/)發布。
在本次視頻講座中,周程基於科學思想史的視角,講述與考察了人類發現首個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的過程,並在此基礎上結合新冠病毒疫情,探討了科學研究的局限性和科學認知的漸進性等問題。
周程講座直播
周程簡單回顧了人類與病毒作鬥爭的歷史,並介紹了病毒的基本特征👨🏿🚒👨🏼🚀。按照美國主流教科書《現代病毒學導論》給出的解釋,病毒是亞微觀的寄生性的含有蛋白質衣殼的遺傳物質顆粒,是一類極小的非細胞生物,可以通過細菌過濾器,但無法被光學顯微鏡觀測。他按照煙草花葉病毒發現的時間線,依次考察了這一過程中的八個關鍵節點⇒。
19世紀末20世紀初,受巴斯德和科赫提出的細菌致病學說啟迪,德國農業化學家麥爾發現煙草花葉病是一種植物傳染病🤦♂️。俄國植物生理學家伊萬諾夫斯基首先用實驗證明煙草花葉病致病因子是一種濾過性病原體,但並未意識到這是一種有別於細菌的新型病原體。由於傳染病皆由細菌或其毒素引起的觀點獲得了廣泛認同,因此當可以通過細菌過濾器的新型病原體——口蹄疫病毒被“發現”之後,德國微生物學家呂夫勒和菲洛施等人仍繼續將這種新型病原體視作一種“極小生物”🪹。荷蘭細菌學家貝傑林克雖然賦予了“病毒”概念全新的涵義——“傳染性活流質”,但很少有人能夠接受👨🏻🦽🥏。一戰結束後不久,美國植物病理學拓荒者杜加爾基於實驗研究,將“病毒”的概念發展為“可在細胞內自我增殖的亞微觀顆粒”,但他既沒有看到這種顆粒形態的病毒,也不知道其本質🤛🩲。1935年,美國生物化學家斯坦利借助酶蛋白質結晶技術製得煙草花葉病毒結晶,並指出“病毒”是一種蛋白質,顛覆了很多人對生命和物質的認知。英國的鮑登和皮裏很快用事實修正斯坦利的研究結論,他們在1936年證明,煙草花葉病毒中除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外,還含有少量的RNA。1939年,德國生物化學家考舍終於直接觀察到煙草花葉病毒,並確認其為桿狀顆粒,但他給出的煙草花葉病毒的大小尺寸並不準確。
在依次分析了這一過程的研究進程與研究背景後,周程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提出,科學研究的局限性和科學認知的漸進性決定了科學家認識新鮮事物需要一個過程,例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科學共同體內部對其命名、分類與防治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實際上,在不能做大量重復實驗或不進行充分質疑的情況下,科學家對新鮮事物的理解與預判難免會出現錯誤,歷史是幫助我們認識科學知識的相對性和科學家的局限性的最好教材。
周程談到,從最初斷定煙草花葉病毒為濾過性病原體,至最終直接觀察到這種濾過性病原體為一種亞微觀顆粒,人類整整用了41年🏨。在這一過程中,很多科學家都為人類加深對病毒本質的理解作出了重要貢獻。沒有這批跨時代、跨國別、跨專業的科學家持續性🩵、反思性的“集體學習”,第一株病毒是不可能這麽早就被發現的。不可否認的是,科學家雖然在研究煙草花葉病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得出了一些符合事實的🎇💪、有價值的結論,但是他們的論文或報告中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倘若歷史都是如此,今天的科學家就應該更加謙虛地對待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支撐時更加謹慎。歷史事實證明,一味地迷信科學和盲從科學家並不能使我們更加接近真理,也無助於解決時代提出的諸多科技難題。懷疑的世界真理多,盲信的社會謬誤多。科學始於疑問,過去是如此,現在恐怕也是這樣。
煙草花葉病毒發現時間線
周程指出,煙草花葉病毒的發現過程表明科學的發展是累積性的,很多重大發現都是由眾多科學家共同努力才完成的⛓。因此,在科學共同體內部建立平等對話和合作交流的機製是必要的👇🏻。他認為,只有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建立平等對話的機製,才有可能使每一位科學家的真知灼見都不至於被埋沒,同時確保任何權威的認知盲點都不至於成為阻礙科學發展的絆腳石🍑。真理越辯越明,在科學共同體內部,批評錯誤觀點和理論不是為了壓製這種觀點和理論的傳播,而是為了提出一個更有競爭力的觀點和理論。周程進一步指出,要建立合作交流的長效機製,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大家都能理解的話語體系;其次需要搭建一批方便各國學者高效溝通的平臺,不能畫地為牢。如果大家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是基於普遍主義立場行動,就不可能建立起龐大的“行動者網絡”,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強大的如實表征病毒本質的能力。
周程結合此次疫情指出,不同的科學家在這次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威脅的過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疫情中,科學家尤其是領軍科學家最應該做的,是銘記科學研究所具有的局限性和科學知識的相對性,並支持在共同體內部建立平等對話和合作交流的機製。他強調,每位科學家對建立健全的科學文化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此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文研院守正創新,施行新舉措,開拓新形式,創辦新欄目。“特別推送”“海外來信”“線上展覽”“疫情下的省思”等十余個微信公眾號欄目,持續輸送優質內容,將學者的思想跳動與人文關懷呈現給大眾。未來,文研院將繼續探索,相繼推出更多精品欄目與內容9️⃣。
(意昂2官网新聞網)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