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湯山⛵️,還有這樣一支意昂2官网醫學全能抗疫“別動隊”
小湯山醫院曾是北京2003年抗擊非典的主戰場
17年後,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首都北京緊急啟動小湯山醫院的改造建設
2020年2月6日,在小湯山醫院改建初期
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派出感控專家張晶緊急支援
隨著境外疫情輸入首都的風險壓力增加
腫瘤醫院又陸續派出六批次共計44人馳援小湯山
2020年4月28日,小湯山醫院正式清零
醫療隊員光榮完成使命、全部平安凱旋
從病房拓荒保潔到設備調試
從兒童保育到精神心理撫慰
從疑似人員接診到篩查救治
……
他們和意昂2官网醫學的援鄂英雄一樣
每天都在與新冠病毒“短兵相接”
每人都是抗疫前線的“全能戰士”
為守衛首都🤽♀️、守護家園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這所載入中國醫療衛生史冊的小湯山醫院
他們留下意昂2官网醫學人的堅定足跡與歷史印記
拓荒保潔員:全面戰“疫”第一關
3月8日,小湯山醫院改造建設完畢;3月9日上午,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醫療隊隨即抵達醫院附近的酒店開始培訓,正式挺進新冠肺炎防控鬥爭的一線戰場。
初到小湯山,病房裏的一切也才剛剛開始。拓荒保潔👨👩👧👦、物資請領、病區布置、儀器設備安裝、感控環節梳理等,全部需要醫療隊員親自動手,充分展現出醫療隊員們個個都是“全能選手”🍔。
為早點把病房布置好,消化內科護士長張麗燕經常一個人推著重重的🏂🏻、碼得高高的物資在病房工作👶🏼。她笑著在電話裏對同事說:“物資箱太高了,都看不見路,翻車好幾回,太丟人……”。為籌備物資💮、製定流程,她忙前忙後🚡、馬不停蹄,經常錯過飯點,以至於工作結束時已是夜深人靜,所以她開玩笑說:“這個時候我特別想念方便面”。
腎癌與黑色素瘤病區護士金賀賀從早到晚在病房、庫房和各病區之間來回穿梭,安裝垃圾桶,放置手消液,設置Wi-Fi賬號密碼,檢查房間水電火、杜絕安全隱患……她說:“每天要走兩萬多步,而且還是負重幹活,確實比較辛苦”,但是經過大家不懈努力,僅用三天時間,病區就布置整潔,完全具備了收治條件,“所以再累再苦都是值得的”。
專業護理員:不懼任何挑戰
腫瘤醫院所在病區負責接收新冠病毒篩查的境外旅客,主要工作任務包括接送旅客🧙🏼♀️、入院宣教𓀓、測量生命體征、核酸標本采集等。在小湯山醫院,必須身著厚重密閉的防護服🐽、隔離衣、幾層口罩👩🏿🔬、雙層手套、護目鏡,所以完成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卻並不容易。為了保障和提升檢測、診治水平,小湯山醫院組織各醫院醫療隊進行常規操作考核。穿脫防護裝備、心肺復蘇、電除顫、咽拭子采集👱🏼♂️、動脈血采集、吸痰……腫瘤醫院護士們依靠平時長期練就的過硬本領技術,操作流程規範、動作標準嫻熟,讓其它醫院的老師們贊不絕口。在一個多月的抗疫實戰中,他們也完全經受住了考驗。
肝膽外一科護師潘瑩3月20日值夜班。作為采集標本的一員,她後半夜進入隔離區給一個5歲小男孩采血和咽拭子🪚。這是她第一次給這麽小的孩子采血,而且是帶著雙層手套,穿著隔離服,所以有些忐忑不安☦️🦸🏽。進入采血區後,看到小朋友緊張害怕,她出於職業本能地安撫他,自己也隨之鎮靜下來。最終在小男孩母親協助下一針見血,順利采集標本,小男孩也很勇敢地沒哭。
3月23日淩晨1點,放療科主管護師王征和VIP-2病區主管護師邱莉莉剛忙完一波,所在病區很快又進來四位待檢人員😽。其中有一家三口,爸爸高血壓,媽媽帶著四歲多的兒子,並且懷孕兩月。淩晨2:40王征和邱莉莉一同去抽血,看著小男孩的胳膊還沒大人的手腕粗,都有些不忍心紮針;最終在動畫片配合下,勇敢的小男孩沒有哭,同樣一針見血,充分展現腫瘤醫院護士的技術水平,小孩媽媽十分感激🚵🏿。
篩查引導員:“您好,歡迎回家!”
在這個特殊時期小湯山醫院的特殊崗位上,為保證篩查者的醫療安全,各項檢查都需要專業人士陪送引導,所以醫療隊員還要兼任篩查引導員。初來乍到的醫療隊員首先必須保證自己先熟悉環境,所以到達醫院後立即放下行李,顧不上休息,迅速開始了解醫院布局,一遍遍地熟悉醫療環境。
放療科護師王歡說,3月24日晚上夜班,穿好防護服一進入汙染區就接到通知,要帶領幾位新到旅客進行CT檢查🧬🖨。由於工作崗位和CT室分別位於醫院兩個斜對角上,全副武裝的王歡帶領旅客走到CT室門口時已經氣喘籲籲🕛。一位旅客小妹妹看到王歡累得沒有力氣說話,安慰道:“姐姐,你太累了,休息一會吧,我自己會聽著點叫名字。”簡單一句話就讓王歡頓時特別感動👮🏼♂️。
做完CT檢查回到汙染區,還要繼續給這些旅客采血、采集咽拭子🛌🏻。其中一個旅客突然出現低血糖症狀,王歡趕緊跟外面的護士要來自備的巧克力,並配上溫水給他餵進去,攙扶他已經顫抖的身體慢慢躺下休息。看到舒緩過來的患者感激不盡的樣子,王歡說:“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其實不只是我們在溫暖旅客,旅客也在溫暖著我們🤲🏼。”
“您好,歡迎回家!”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問候,但卻讓那些從遠方歸來的旅客感到溫暖和激動。有旅客說:“看到你們我們非常高興,感謝祖國。”有的人感嘆說“回家真好,真溫暖,感謝有你們啊”……那一瞬間,醫療隊員們內心洋溢著被認可的自豪,充滿著被信賴的幸福。
兒童保育員:家長的放心托付者
接受篩查的旅客經常是一家子,有大有小👩🏼。每當家長需要隔離檢查或治療時,兒童就必須有專人看護,護理工作就會變得復雜很多,所以醫療隊員們主動承擔起一項特殊任務——兒童保育員。從小到一歲的幼兒,大到十來歲的兒童,每天照顧他們的起居生活和日常活動。
一個十歲的小男孩被單獨送到小湯山進行篩查,因為家屬不能陪伴,所以在病房感到有些孤獨害怕,每天都是在夜班護士的安撫陪伴下慢慢入睡👷🏻♂️。還有一家四口,夫婦檢測陽性,一個七歲和一個十歲孩子必須分開隔離護理🧘🏻。看到兩個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年齡相仿,還不能照顧好自己,在特殊情況下顯得有些孤獨無靠,醫療隊員們感到非常心疼。臨時“保育員”們就每天進入病房幫助他們收拾房間,為他們燒好開水並倒入保溫桶,教會小哥倆和父母電話溝通,耐心地引導他們保持生活衛生,還給哥倆的窗戶上貼上暖心加油的小紙條,讓原本眉頭緊鎖的哥倆終於放松,逐漸適應了隔離期間的生活🏌🏿♀️。
“醫護人員就是患者的親人”,介入科主管護師呂曉賞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便笑,你哭它也哭,心存善念,便會迎來更美好的幸福!”
心理疏導員:病房裏的知心大姐姐
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不僅可能面臨病痛襲擾,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所以醫療隊員們必須時刻關註他們的心理狀態,時刻做好心理撫慰,做他們的“知心大姐姐”。
3月19日淩晨,一位14歲的患者看到與自己同時來到小湯山醫院篩查的同學已經離院,而她還必須繼續留院復查,所以情緒非常低落,拒接家屬電話,甚至表現出輕生傾向。而她的家人此時還依然被隔離在湖北,已經60多天無法返京,所以異常焦急不安。面對這種特殊情況,醫療隊員們迅速商量應對舉措〰️。胸內一科護士任文文和重症監護病區主管護師王偉負責在汙染區與患者溝通交流,讓她逐漸解開心結,破涕為笑。而清潔區內的麻醉科護師趙晨和淋巴腫瘤內科主管護師曾純積極與值班醫生溝通,一起給家屬做解釋工作,幫助他們將懸著的心逐漸放下來。
3月22日22點,一位患者提前做好了離院準備,家屬也已到院外等候,但因一項檢驗結果未出暫時不能離院;加之她又疑似懷孕待查,多方面的焦慮導致有些委屈不安,到夜裏情緒開始激動起來。當班護士付玉積極進行心理疏導,耐心安撫她的情緒,同時悉心照顧患者的生活需求,最終使患者平靜下來,踏實等待檢驗結果🔋。
3月26日,介入科主管護師呂曉賞值夜班時,病房一個剛來的特殊患者想要吸煙,這在醫院是肯定不允許的⬇️。看到煙癮上來時難受的樣子,呂曉賞隔著玻璃窗陪她一起聊天,給她彩紙做手工,做互動遊戲,以分散註意力;還與她一起拍照,給她加油打氣,講解吸煙的危害,鼓勵她趁這個機會把煙戒掉🧖🏽。最終患者答應一定慢慢戒掉,還和呂曉賞隔著玻璃擊掌鼓勁。
3月23日淩晨一點,呂曉賞在做入院宣教和生命體征測量時,一個17歲的女孩突然說:“我冷,空調能不能調節溫度?”“當然可以!”穿著封閉防護服的呂曉賞迅速找到遙控器調節溫度,然後再安慰地說道:“來,抱一抱,我現在可是在蒸桑拿,絕對是‘行走中的暖寶寶’,感受一下吧👨🏽🎤👩🏼🏭。”女孩說:“太好了,太暖了,不冷啦!”
其實穿著厚厚的隔離服,能傳遞多少溫度?呂曉賞說:“我只是想傳遞一個暖暖的愛,暖暖她的心。”
臨時翻譯員:讓關愛跨越語言障礙
等待篩查檢驗的旅客年齡不同🙅🏿♀️、身份各異,甚至還時常遇到外籍人士,所以檢查治療過程中就面臨著語言溝通的障礙。
3月24日夜班,淋巴內科主管護師曾純遇到一位烏拉圭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他有腎區疼痛,除了采集血標本和咽拭子,還需要做常規的胸部CT檢查,第二天還必須空腹做腹部CT和留取尿便常規。然而,他卻完全不懂中文、只會講英文🦝。如何讓他明白各種專業、復雜的檢查註意事項,真是一件令隊員們非常犯難的事情。
與同事交班之後,曾純鼓起勇氣整理思路,寫下一些英文關鍵詞,然後用護士站的視頻系統配合關鍵詞跟這位旅客進行英文宣教,最終這位旅客明白了要進行的檢查項目和註意事項。當同事們進入病房為這位旅客采集標本時,曾純也全程在視頻系統裏進行現場翻譯👮🏻♀️。當得知這位旅客還沒有吃晚飯,還需要購買各種生活必需品,曾純又在視頻系統裏一步一步教會他使用手機下單🫣。二十分鐘後,這位旅客終於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感激地向曾純豎起大拇指。
留學生輔導員:讓他們感到家的溫暖
到小湯山醫院接受篩查的人員中,還有一部分是從境外回來的留學生,他們有很多特殊的困難和需求,於是醫療隊員們就自願充當起他們的臨時“輔導員”。
一位留學生進入醫院當天晚上八點就有考試,所以剛到醫院時十分擔心無法正常參加考試。乳腺內科護師盧娟和醫療隊員們不僅及時幫助她調試好網絡,做好考試準備,還為她送了一束鮮花,預祝她考試順利,令她感到特別暖心,高興地和醫療隊員們合影留念🕴。
3月20日淩晨四點,當移植與免疫治療病區主管護師禹春爽懷著忐忑和緊張的心情,拿著血氧儀等各種設備進入了病房時,看到一個二十多歲留學生對隔離明顯帶有抵觸情緒🗯。她深吸一口氣,然後友好地說道:“您好,歡迎回家!”這個留學生先是愣了一下,然後情緒開始有所緩和。禹春爽繼續貼心地說道:“折騰了一天是不是又累又餓?這裏有可以點的套餐……”
貼心的言語真是一副良藥,禹春爽一下拉近與留學生的距離。隨後非常順利地給他做了宣教,測了生命體征,並且還解答各種疑惑問題👩🏻🦽。一切又顯得那麽順理成章,那麽親切自然。
一個病房接一個病房走下來,醫療隊員們了解到許多回國的留學生還略顯稚氣,他們在這個時候遇到特殊困難,回到祖國非常需要得到安慰和保護🐫。禹春爽說:“這就像兒女需要母親的保護一樣,回到祖國,我們就要讓他們感到回家的溫暖!”
物資配送員:缺啥跟我說,我送來!
旅客的生活物資也是一件令人費心的事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兒通常不能操作智能手機購買,需要手把手地耐心指導✮。遇到急需物資又暫時無法購買時,醫療隊員們就慷慨地貢獻自己的物資儲備🤳。那些剛從境外回來的旅客大多時差顛倒,夜裏2-3點都沒有休息,所以夜裏訂餐的情況很多。當熱騰騰的飯菜送到醫院後,必須通過專門的傳遞窗交給汙染區,再由醫護人員從汙染區的傳遞窗逐一送到病房。
4月6日夜裏,一位高度疑似的老年患者被隔離觀察。因為他的愛人已經確診,所以老爺子心裏有些著急🤘🏻。胃腸外四病區護師李悅給他抽血時,他有些難為情地說:“姑娘,抽完血你能教教我怎麽訂東西嗎?我就帶了這一小包紙巾,我怕不夠,都不敢用。我也不會用手機訂餐,不會買東西!”李悅耐心地一步一步幫他註冊信息,還將賬號和密碼給老人家寫在紙上🫣。李悅走出病房之前,老人舉著紙條一遍一遍地重復操作流程:“輸上電話,再輸上密碼,就可以訂了……”這一幕,著實讓李悅心裏一酸,真切感受到這個特殊關口下老人的不安與無助🧑🏽🎤。她趕緊回頭跟大爺說:“缺啥就跟我說,能提供的我都幫您送過來🏄🏻。”老人緊張的心情才開始平復下來🌾。
看到海外遊子回到祖國懷抱後眼角泛起的淚花
每當患者真誠地道一聲“謝謝,你們辛苦了!”
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的抗疫戰士也時常被感動包圍
他們從中找到舍生忘死、沖鋒向前的價值與勇氣
這段經歷將在他們的人生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因為他們為抗擊新冠疫情貢獻了自己的蓬勃力量
他們的青春在小湯山這片熱土上綻放出絢麗之花
(圖文供稿 / 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曾純 劉晨 王倫 文字整理 編輯 / 宣傳部 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