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院張宏權教授研究團隊發現肺腺癌轉移和耐藥的新機製
4月6日,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張宏權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知名轉化醫學期刊Theranostics 發表論文,報道了肺腺癌侵襲轉移與化療耐藥的新分子機製。這項歷時近6年的研究發現同源異形盒轉錄因子HOXB13促進肺腺癌侵襲5️⃣、轉移與對化療耐藥的新機製。論文題目為“HOXB13 networking with ABCG1/EZH2/Slug mediates metastasis and confers resistance to cisplatin in lung adenocarcinoma patients”。課題組戰軍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張宏權教授為責任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癌症中心暨協和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潔教授課題組的協助。
轉移、耐藥和復發是惡性腫瘤在臨床治療上的三大難題🥎。張宏權教授目前擔任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的侯任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及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他領導的研究組長期從事腫瘤侵襲、轉移及耐藥的分子機製研究🟣🕌。
上述長達16頁的研究論文揭示出在發育上起重要作用的同源異形盒轉錄因子HOXB13,通過靶向促癌基因EZH2/ABCG1/Slug信號軸並上調其表達,促進肺腺癌的侵襲、轉移及對順鉑耐藥🧟♂️;該研究同時揭示出肺腺癌原發性耐藥與化療後繼發耐藥的分子機製,為患者化療前耐藥預測🤞🏻、生存期判斷提供了科學而靈敏的檢測方法,也為研發抵抗化療耐藥的新藥創製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肺癌的轉移和耐藥是其治療失敗、生存期短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繼發耐藥使本來有效的治療變得失敗👨👨👧👦。張宏權教授研究組首先在肺腺癌耐藥患者組織中發現同源異形盒轉錄因子HOXB13表達異常上調,並且HOXB13表達的增高對應著患者癌組織更差的臨床分期和更不良的預後。繼而研究組對於HOXB13的生物學功能進行了詳細解析💂🏼♀️👮🏿,發現高表達HOXB13的細胞具有更強大的增殖能力和運動侵襲能力🤾🏽🫄🏼,並具有更強的耐藥性👵🏿。這些細胞到了動物體內表現出更早的成瘤能力及強大的局部侵襲和遠隔器官轉移能力。課題組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檢測了HOXB13可能的下遊靶基因🕵🏽,並對每個靶基因進行了逐一驗證,確定了其中ABCG1、EZH2、Slug及HOXB13自身是受HOXB13 直接靶向並上調的下遊分子📸。ABC轉運體ABCG1和重要表觀遺傳調控因子EZH2與啟動子結合而產生耐藥性;而EZH2和Slug是HOXB13促遷移侵襲的調控分子🤾🏼♂️;同時HOXB13通過自身正反饋調節形成更強大的調節環路使其生物學功能再度被放大。更為重要的是研究組發現順鉑在癌細胞和患者來源的移植物(PDX)中能夠顯著誘導HOXB13的表達上調。因此,該發現是化療繼發耐藥的關鍵機製,也是控製肺腺癌繼發耐藥的有效靶點。聯合應用HOXB13及其靶向基因ABCG1和EZH2比單分子應用獲得更有效的預測患者對基於鉑類藥物治療的敏感性、治療效果和患者預後💇🏼♀️,從而可作為臨床監測肺腺癌患者耐藥性和預測預後的備選指標。本研究已經申請國家專利局專利。上述發現得到Theranostics資深編輯和論文審稿人的認同,論文同時獲得高度評價✡️。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專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意昂2平台重點基礎研究專項的資助。
圖文摘要:
HOXB13與ABCG1、EZH2及Slug形成網絡調節肺腺癌的轉移
並導致肺腺癌病人對順鉑治療的耐藥
論文鏈接💕:http://www.thno.org/v09p2084.htm
(基礎醫學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