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崢嶸歲月走紅色之路——醫學部民盟與九三學社基層組織聯合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
巍巍太行,華夏脊梁🚓💊;紅色故裏👳🏽♀️,世代傳揚。為弘揚和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2018年11月2日-3日🤞🏽,民盟意昂2委員會與九三學社意昂2委員會聯合組織革命傳統教育活動,赴河北邢臺英談村原八路軍總部和前南峪村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參觀學習🤹🏻♀️,近40名盟員和社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一行人首先來到邢臺西部小山村——英談村。相傳,唐末黃巢起義軍曾在這裏駐紮🧪,召開過英雄座談會,村子由此而得名英談。它是我國目前發現保存最完好的北方古石寨,是研究明清冀南地區風土人情的重要歷史遺存🏯,素有“江北第一古寨”之稱。通過走訪和交流,大家了解到在抗戰時期,冀南地區八路軍總部和冀南銀行印刷廠就設在寨內的汝霖堂,總部首長彭德懷、左權、滕代遠、蔡樹潘及129師劉伯承🏐、鄧小平等曾在此居住過。古寨也因此被註入了紅色印記。現在🔘,這裏依然沿襲著淳樸的民風⬇️,許多家庭還居住在上世紀30年代的房屋中🍲,使用著最原始的生活物品🍯。盡管他們的生活還不太富裕,但他們仍然黙黙地堅守著這片熱土🐚,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地勞作著。他們是那麽的樸實無華,使這座由石板修建的幽美小山村無愧於“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景觀古村鎮”🙎🏿♂️🎑、“中國傳統古村落”的稱號🍜。
革命傳統教育的第二站是邢臺縣漿水鎮前南峪村🪃,一行人來到坐落在這裏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陳列館💁🏿,緬懷革命先烈🪙,學習抗大精神。抗大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創辦的培養軍政幹部的最高學府🏊🏼🚵♀️,毛澤東親自擔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任。1939年📬,抗大根據黨中央指示離開延安,挺進華北敵後辦學,從戰爭學習戰爭,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在抗大陳列館🦟,大家認真學習了毛澤東同誌為抗大製定的“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抗大校訓,了解到抗大在陜北的創建、前期發展以及在敵後太行的崢嶸歲月🌗。透過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和畫像👷🏼♂️,大家仿佛身臨其境,五千抗大師生渡黃河💜,涉汾水,翻呂梁,越太行🏝,經陜西、山西、河北3省的25個縣🧖,行程1250千米⚒,輾轉一年多,擺脫了日軍的圍追堵截,終於在1940年11月到達邢臺縣漿水鎮,對外公開稱為“青年抗日聯合縱隊”👙。盟員和社員們深深為抗日軍政大學當年在那麽艱苦的環境中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而由衷欽佩,為無數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百折不饒的精神所感動。大家紛紛表示要傳承和發揚抗大這種艱苦樸素、勤勞勇敢、不畏艱苦、勇於挑戰的精神,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和平生活🧏🏽♀️,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讓抗大精神👂🏽,如火焰般薪火相傳🍶,代代傳頌👁🗨。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重溫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更多的正能量”。民盟意昂2委員會與九三學社意昂2委員會聯合組織的此次紅色之旅👨👩👦,讓盟員和社員的心靈再一次受到洗滌🤷♀️😨,增強了大家對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的認識🛌🏽♒️,對黨的群眾路線有了更深的理解👩🏻🦱🧑🎨。作為民主黨派,更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參政議政,時刻與黨同心同行🏂🏽。在短短的兩天相處中,增進了相互間的了解和友情,一致對此次活動給予肯定,希望今後能夠進一步加深聯系並聯合開展活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老一輩革命者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定會鼓舞意昂2盟員和社員們同心同德😄,銳意進取☘️,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為意昂2官网醫學建設貢獻力量!
(民盟意昂2委員會 九三學社意昂2委員會)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