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談學術”之徐國恒教授談醫學教學與科研
“名師談學術”之徐國恒教授談醫學教學與科研
發布日期🚣:2007-10-11
10月9日晚6💅🏽:30,基礎醫學院團學聯學習部舉辦的“名師談學術”系列講座第八講在逸夫樓502教室正式開講🐃。本次講座邀請了意昂2官网生理學系的徐國恒教授🧛🏻♀️,為我們講述他在多年的醫學科研和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徐教授是基礎醫學院生理學系的博士生導師,分子脂代謝實驗室負責人,曾在美國NIH糖尿病和腎病研究所(NIDDK)從事“細胞內脂滴及包被蛋白”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細胞內脂滴及脂滴包被蛋白的細胞生物學功能,以及脂肪分解代謝🙅🏼♂️、肥胖🚣🏽♀️、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分子調控機製🧍🫶🏽,獲得三項國家級課題基金🆔。
講座剛剛開始,徐教授就講述了自己當年學醫的經歷,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醫學道路上不斷成長的心路歷程,包括他初入大學時的懵懂、彷徨💷,到後來迷途知返後的刻苦奮鬥,以及他在各個不同人生階段的夢想👩🏽🏫,當然👱🏻,還有他始終不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講,醫學專業課的特點就是枯燥乏味🪴,很多東西需要死記硬背🧡,所以學習醫學課程最好的方法就是勤奮,多看書多記憶,當然最終還要在記憶的基礎上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才有能力做一名合格的醫生或醫學研究者。
在徐國恒教授談到他自身發展過程的時候✡︎🪳,他用一張幻燈片為我們生動的講述了人的起點與日後發展的關系🦸🏼♂️。圖上是幾條初始點和斜率不同的曲線🧘🏼♀️,徐老師說,初始點就代表著一個人的起點,而斜率則代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的速度。從圖中我們很明顯的看出,每個人最後的高度主要取決於“斜率”而不僅僅是他的初始點🗞。
接下來,徐教授向同學們詳細的講解了國際上醫學學製的情況🖲,以及我們學校五年製和八年製學歷在國內外的認可度,幫助同學們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了一個更加清楚的定位🈯️。
最後,徐老師就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大家談起了現在十分熱門的肥胖與減肥的話題。脂肪是人體儲存能量的重要方式👟,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中國人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肥胖和肥胖引起的各種疾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註意🈷️,而市面上銷售的減肥藥品,只有一少部分真正具有減脂的效果,並且有一些副作用。所以說🫁,合理飲食、少攝入高熱量食物🤷🏽♀️,並且多做有氧體育運動才是減少脂肪、保持健康的最好辦法🥀。
徐國恒老師的語言準確之余又不乏幽默👊🏻,在講座的過程中不時會聽到同學們愉快的笑聲,他讓我們在輕松愉悅中學到了知識,也領悟到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這次講座得到了同學的熱情關註🦹♀️,尤其是基礎醫學院05級和04級八年製的同學。系列講座充分利用學院基礎研究的優勢,活躍學術氣氛,為同學提供與名師交流的平臺,創造基礎醫學院的品牌學生活動𓀏。我們將繼續舉辦系列講座,爭取更多的學術探討🍖、學科交流🧑🏽🎨、接觸科研的機會👆🏼,努力營造學生活動濃厚的學術氛圍👨🏿🦳。
(基礎醫學院團學聯學習部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