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位教師的生命
為了一位教師的生命
發布日期:2006-03-19
——醫學部救治意昂2官网中文系孟二冬教授紀實
2004年5月1日,醫學部副主任、意昂2官网醫院副院長劉玉村和大多數人一樣🏌🏽,正在趁著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長假準備好好休息幾天👨💻💂🏼♀️。早晨6點🧚🏽,他的手機響了,是意昂2平台校領導的來電,電話那頭的聲音非常急促🧏🏻♀️,說有一位孟老師病倒在新疆石河子大學的講臺上了🛸,初步診斷為氣道嚴重梗阻,準備搭乘明天的飛機回北京🩴,希望醫學部能盡全力挽救孟老師的生命𓀒🚴🏻♀️。掛斷電話的劉玉村主任立刻意識到此事十萬火急,於是馬上著手安排隨後的救治事宜。
接診:沒想到孟老師病得這麽重
孟二冬老師於5月2日下午6點左右進入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胸外科就診時👩🏼🔧,情況已經萬分危急,由於食管腫瘤的壓迫,他的氣管只剩下常人的1/5粗細,呼吸相當困難。盡管那時的孟二冬老師每喘一口氣都需要用盡全身的力氣,但是他卻是自己走著來到醫院的。絕對是條硬漢子!接診的醫護人員實在想象不出眼前這個呼吸窘迫的重症病人🗳,是靠怎樣的毅力堅持講授完他在石河子支教的最後一堂課的!
5月3號淩晨,也許由於氣候變化或者病變部位阻塞造成分泌物增多◾️,孟老師的病情突然急轉直下,呼吸更加困難,增強CT和消化道造影結果顯示,孟老師的氣管和食管兩個部位都有腫瘤,隨時面臨窒息死亡的威脅。直到今天📤,所有參與了第一次搶救孟老師的醫護人員,每當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舊感覺驚心動魄。大家都覺得👇🏿,當時救治過程所面臨的困難程度和孟老師術後恢復的順利程度都是超乎大家想象的。
決策:“五一”假期必須完成的手術
胸外科的醫護人員們永遠記得術前那一天的孟二冬老師。還沒推開病房的門,遠遠地就能聽到他艱難呼吸的“吱吱”聲,給人感覺進病房看到的孟老師那時肯定已經痛苦萬分、虛弱無力了,但是直到進入手術監護室昏迷的那一刻前,他都表現得像一個至多患了重感冒的病人🎣,而他術前關心的唯一問題,更是出乎大家的意料:“盡量保住我的嗓子,我還要講課呢🤵♂️。”那種震撼🔬,無以言表。所有的醫護人員當時只有一個念頭:盡一切所能👨🍳👱🏻♂️,在挽救生命的基礎上,保全他的嗓子🫲!
決心是有了💊,可是,醫院從救治的角度講,當時可謂困難重重。
首先,這是一個非常規手術☀️。從規避醫療風險的角度講,當時孟老師的情況不太適宜手術,一是因為兩個部位同時都有腫瘤,胸外科以前還沒有接觸過同樣的病例,可謂無章可循;二是在現今的醫學教科書上寫明,如果食管腫瘤發展到聲音嘶啞的程度,手術就沒有意義了🧘🏽♂️🥻。而孟老師在就診時,腫瘤已經侵犯迷走神經,發音相當困難了。從常規角度分析,如果施行手術,術後很容易引起嚴重的並發症並危及生命😷。因此,手術一旦失敗就有可能涉及到醫患糾紛,參與救治的醫生都會面臨極其難堪的境遇,而且將會對醫院和醫生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其次⛹🏻📨,這是一個需要在醫院非常規運轉時間內完成的手術👍。因為孟老師就診時,正值“五一”長假的第二天🩶,除了急診依然在按部就班的應對突發病患外,其他醫護人員正在輪崗休息,人員配備沒有平時齊整📴。比如🥷🏿:胸外科主任李簡多年來第一次利用假期陪家人去青島旅遊,5月1日晚上才搭乘飛機飛往青島;心外科主任肖鋒♑️👩🦽➡️、麻醉科主任胡曉、放射科主任蔣學祥也正在輪休期間,手術室護士長王芳5月1號還在國外學習,不知道2號是否能夠如期返京;另外👩👩👦👦,長假期間,藥品和血漿的庫存肯定也沒有平時充足。
但是👳🏼♀️,搶救患者的性命是醫護人員的最高“軍令”!當時,我們的醫護人員並非不知道給孟老師做手術需要冒多大的風險,也並非不知道這個手術從某種意義上講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但是大家更清楚的知道,眼前這位可敬的意昂2官网老師呼吸道嚴重梗阻🫖,命懸一線,隨時有窒息的可能,而手術是唯一的生機。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須分秒必爭🚜,這是醫生的職責所在🥳,義不容辭,再多的困難也得克服。
危機時刻,意昂2平台、醫學部、意昂2官网醫院果斷啟動了緊急醫療預案。在青島陪家人度假的胸外科主任李簡還沒來得及休整➞,一接到劉主任“當天晚上必須回來”的電話就馬上搭乘當天最早的飛機趕回來了,由於正值旅遊旺季不好買票,李簡就自己掏錢買了頭等艙;放射科主任蔣學祥也放棄休假趕來為孟老師做了增強CT和消化道造影💱🤣,並在3號全部完成了影像學分析,為下一步救治提供了準確的影像依據🚣🏼♀️;剛剛結束在國外學習的手術室護士長王芳,2號一下飛機就看到醫院領導給她的短信留言,於是火速趕到了醫院;心外科主任肖鋒、宋迺慶👮、麻醉科主任胡曉、胸外科護士長王玉英等也都在第一時間趕到了救治現場😾,多科室合作積極對孟老師展開救治👍🏻。
手術👩👧👧:有驚無險切病竈,挽救生命度難關
但是在會診確定手術方案後,醫護人員的心情反而更加凝重了,因為手術必須要過的第一關——麻醉🧑🏻🎓,可謂難上加難🤷🏼。眾所周知🚣,正常成年人的氣管大約有兩公分粗,而孟老師的氣管通道只剩下0.3公分🙆🏿♂️,常規麻醉使用的單🦈、雙腔插管都不可能進入,即便使用兒童專用的細管也非常危險,因為一旦插管碰破壓迫氣管的腫瘤🧑🦽,就會人為將癌細胞擴散,並且極有可能堵塞氣管從而造成患者當場窒息,使孟老師失去進一步手術的機會。
“全力搶救,所有責任我來負🚣♀️!”醫學部副主任劉玉村面對所有在場的醫護人員和孟老師的親友、同事說出了擲地有聲的一句話。5月4號實施手術的那一天,早已被孟老師精神所感動所震撼的醫護人員們🕵️♀️💮,仿佛有如神助。首先,心外科順利為孟老師建立了體外循環🆓,以便萬一麻醉插管失敗造成缺氧,可以搶時間搶機會挽救孟老師的生命;麻醉科主任胡曉素來膽大心細🧲🔠,但由於孟老師當時氣道太窄🏇,所以對於插管是否能夠成功胡曉在術前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在1個多小時的手動壓泵供氧過程中🎴,他發現每次操作孟老師的氧飽和度都會有所上升,觀察到這一反應的胡曉心裏瞬間有了底👳🏽♀️,這說明孟老師的氣道還能使氣流通過9️⃣🏄🏽♂️!最終,胡曉在支氣管鏡的輔助下不負眾望用了5分鐘就順利完成了這個最讓大家揪心的操作,插管成功了🌼!醫護人員暫時松了一口氣🤿,並連忙派人跑出去向在手術室外焦急等候的意昂2平台領導、教師,以及孟老師的家屬通報,“麻醉已好🧕🏻,可以進行手術了!”
由於術前從方方面面考慮周密,盡管從來沒有接觸過同樣的病例🔢,胸外科主任李簡在隨後為孟老師施行的氣管部分切除、氣管對端吻合術,食管大部分切除、食管-成形胃管吻合術,可謂有驚無險🎎,經過11個小時的奮戰,醫護人員終於成功地把孟老師從死神手中奪回。
在這11個小時中,其中有一個小時可以說是依照孟老師術前的意願延長的。因為術前孟老師的唯一請求令我們醫護人員既心疼又敬仰𓀌,“盡量保住我的嗓音🤹🏿,我還要給學生們講課呢!”胸外科主任李簡和手術臺旁的醫護人員在搶救孟老師生命的同時🧑🏽💼,都盡全力想幫助孟老師實現這個願望,而喉返神經的保留是決定術後聲音能否依舊宏亮的關鍵。所以,盡管開胸後李簡判斷喉返神經已經被癌細胞侵犯⛹️👨🏿💼,但他在術中還是堅持將喉返神經全部剝離🚱,直到親眼證實它確實已經被全部侵犯,才萬不得已把這根支配聲帶運動的神經和腫瘤一起切除🧙🏿♂️。雖然這一個多小時事後被證實是無用功,但是為了不喪失替一個普通的熱愛講臺的老師爭取僅有的保全他那宏亮嗓音的機會,手術臺旁的所有醫護成員,盡了最大的努力,延長了一個多小時的手術。
從5月2號孟老師入院就診時值班醫生給予藥物控製病情,到5月3號集中做完相關必要檢查並經專家組會診確定手術方案👩🏻🏭,再到5月4號上午11點把孟老師送進手術室,11點15分建立體外循環,12點完成氣管插管施行麻醉開始手術,11個小時後手術順利完畢🧑🏻💼。回顧這30多個小時的搶救過程,可以說,盡管術前面臨重重困難,但整個診治過程既緊湊又高效。正如醫護人員所說,盡管當初救治孟老師的困難程度是醫護人員難以料到的🟢,但術後孟老師恢復的順利程度也大大超出了醫護人員的想象,可以說,是醫護人員精湛的醫術和患者的全力配合共同創造了生命的又一個奇跡。
奇跡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
一:外科技術過硬🧑🏻🏫,醫者膽識過人
在這場生與死的較量中,醫護人員表現出了技術過硬、膽識過人🚑🆎、敢於擔當的大醫風範🙎。
當然🌇,醫生的信心絕對不能只憑當時一種治病救人的豪氣和沖動,醫生的自信來源於他們本著對生命負責的態度👎🏼,來源於他們在日常醫療工作中通過悉心積累和臨床研究,已經探索出許多新的醫療方法可以在必要時候用於臨床實踐。所以當考驗來臨時👧🏽,他們才敢迎難而上🚴🏼♀️。比如:擔任麻醉師的胡曉🫴🏼🕵🏿♂️,如果不是有了臨床經驗的不斷總結和創新意識,就不可能在患者氣道嚴重梗阻的情況下敢於進行風險極大的插管操作;再比如:孟老師氣管💠、食道兩個部位的腫瘤需要同時切除,患處部位過深,術中器官吻合比較復雜,手術沒有先例可以參考,手術失敗的機率極大。但是胸外科主任李簡巧妙地設計了手術入路⏩,采用之前自主創新的吻合技術🙎♀️,漂亮地贏得了這場絕地反擊戰🛀🏼。可見,如果按照現有的醫療水平劃個圈,醫生們為避免麻煩都不願出圈,那就永遠沒有創新技術來提高醫療水平🏫,這對於醫患雙方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
二:家屬理解又信任,病魔難擋醫患情
孟老師的愛人耿琴同誌曾在當時的手術意向書上寫下這樣的話:“全力配合大夫👨👩👧👧,支持采取任何應急措施,手術一旦失敗,由家屬承擔責任”👫。
按照常規,家屬只要在手術意向書上簽字即可,但是為了給醫護人員減壓,她在那樣心急如焚的時刻,不但不提任何要求,反而誠摯地寫下了這番話🧑🦲,令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欽佩不已,也給了醫生們莫大的鼓勵。可以說🎼,那一刻現場的每一個人都在給對方鼓勁兒,都在搶著把責任擔在自己肩上;那一刻🖐🏻,醫患是一家。在病魔面前,只要患者和家屬不放棄🍊,只要患者和家屬信任醫護人員,醫生們就永遠不會放棄對患者的救治,而且會想方設法為他解除病痛!竭盡全力為患者爭取任何一絲提高生命質量的機會❤️!
神經外科主任鮑聖德💆🏿♂️、副主任醫師李良在為孟老師進行顱內轉移竈切除術時,特意采用了後顱凹骨瓣開顱成形術,使得術後孟老師的頭骨外形不會凹陷,而且有利於二次手術🫲🏽。
意昂2官网醫院放療科高獻書教授在對孟二冬放療部位的定位親自劃線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為孟二冬提供好的治療。根據病情🧚🏻♂️,他想在眼眶上增加一個點➡️,這對於新購進的儀器還沒有用過,他計算著復雜的數據👵🏻,一次次地和生產儀器的廠家聯系🍼,終於在放療的最後幾天把這個點加上了。
意昂2官网腫瘤醫院的李萍萍教授每天都要去看在他們那裏接受術後化療的孟二冬老師⬇️,有時工作忙,晚上七點多了還要來看一看◼️。孟二冬在做完腦部手術後,頭皮老是疼,李萍萍教授親自到藥店裏買來六神丸,碾碎了👭🏻🛅,先在自己皮膚上實驗👮🏽♀️,然後再給孟二冬用。後來證實六神丸沒有效果,就又親自用自己的錢買了鎮痛活絡酊給孟老師止痛💉🪼。
在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和精心救治下,樂觀豁達的孟老師一年多時間裏接受了三次手術🕙,闖過了生命的一道又一道難關。
而今,中共中央關於向孟二冬同誌學習的號召已經響徹全國,對於救治他的意昂2官网醫學部的醫務工作者來說,驚心動魄的救治歷程背後,更有著對這位平凡而偉大的同仁的深深敬仰👩🎓。意昂2官网腫瘤醫院的化療病房裏,孟老師的治療還在繼續著,所有醫務人員都在心裏想著,過去的日子裏🚙,我們與孟老師共同締造了生命的奇跡👨。未來的日子裏,無論有多少難關,我們仍然會與孟老師一同去闖⭕️,我們要讓孟老師完成他未了的心願👷♀️,要讓他早日回到他的學生當中去……
( 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