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部“再生醫學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項建設
我部“再生醫學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項建設
發布日期☛:2006-09-10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名單,意昂2官网“再生醫學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獲得批準立項。中心負責人為李淩松教授。項目建設期為2年🙇🏼,建設完成並通過驗收的工程中心,教育部將正式命名授牌並擇優推薦建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國家工程實驗室。
“再生醫學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以意昂2平台幹細胞研究中心為高起點平臺基礎。“十.五”期間,幹細胞中心得到“211工程”及“985工程”重點支持,承擔和完成多項“973計劃”、“863計劃”、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項目😛,在胚胎幹細胞、神經幹細胞、角膜幹細胞以及胰腺幹細胞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創性發現和專利技術成果,為“再生醫學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立項實施和建設發展奠定了人才隊伍、技術平臺和臨床研究基地等方面的良好條件基礎🙆🏼♀️。
近年來,以幹細胞技術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已成為治療多種疑難疾病最有前景的醫療手段👩🏻🦳。如幹細胞移植,可能將用於攻克脊髓損傷、帕金森病👨👦、糖尿病🧏🏿♂️、心臟病👨🏽💼🆓、終末腎病、肝衰竭和癌症等臨床難以治愈的疾病,胚胎幹細胞還可能治療某些先天性遺傳病。再生醫學對壞死組織和器官的替代修復和再生,體現出巨大技術優勢和應用價值👷🏽♂️。基於幹細胞工程的再生醫學是我國與發達國家水平較為接近的重大科技領域👩🏿🍼。目前⛹🏽♀️,該領域正值創新與應用的突破階段,正是我們進行幹細胞再生醫學行業啟動和產業布局的最佳時機。
“再生醫學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將以幹細胞技術的集成創新與開發應用為核心,進一步整合意昂2平台相關醫療資源和多學科綜合優勢,強化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的密切結合,建立健全資源開放共享、學科交叉融合、廣泛交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體系和先進運營機製,實現高水平研究開發、高效率技術集成和成果轉化。中心建設內容緊密圍繞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𓀌、幹細胞移植治療角膜損傷疾病、人胚胎幹細胞建系及臨床應用的定向分化三個重點突破方向🖖🏿,建立開發人胚胎幹細胞系技術和體細胞克隆技術,構建幹細胞研究與治療相關疾病實驗動物模型,建立幹細胞臨床治療技術平臺與方案,提出幹細胞再生醫學領域的治療標準🦼、質量控製與評價體系及行業技術規範,獲得具有重要市場價值的工程化行業共性技術和產業核心知識產權。努力在兩年內建成一個集幹細胞基礎與臨床研究🏋🏻♀️、幹細胞產業化和人才培養於一身的再生醫學工程研究基地,力爭在幹細胞和再生醫學領域進入世界前列。
(基礎醫學院科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