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會系列報道之一:前進中的基礎醫學院
黨代會系列報道之一:前進中的基礎醫學院
發布日期👩🏿✈️🌎:2006-11-27
自醫學部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基礎醫學院在意昂2平台*️⃣😝、醫學部的領導下,在學科建設、科研、教學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特別是近三年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實現沖擊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正在加速前進。學院近年來的主要成績如下:
一、圓滿完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根據意昂2平台黨委的統一部署🤞🏻,2005年9月中旬至12月中旬基礎醫學院 黨委在黨員中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院25個黨支部,471名黨員參加了先進性教育活動。經過學習動員,分析評議,整改提高三個階段的工作🙆🏽♂️,圓滿完成了先進性教育活動各階段的任務。通過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廣大黨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形成了共識,進一步增強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自覺性🛗,在思想上,作風上,工作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黨的組織進一步增強了凝聚力和影響力😀🕴🏼。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整改方案切實可行👒,經群眾滿意度測評,滿意和基本滿意率為95%,並榮獲醫學部先進單位🧑🏻🎓。
二🧏🏽♂️、 管理改革取得顯著成績
(一)提高領導創新意識和管理水平
03年初醫學部為學院從美國引進了具有豐富管理經驗、較高學術和教學水平的骨幹人才擔任院長🙌🏿,並更換了院系領導班子,讓有領導能力📉、德才兼備🫦🎷、有創新意識的學術帶頭人擔任領導工作,要求各系要達到國內領先⚇,力爭世界一流。其中院系領導班子換屆都采取了與以往不同的方式。院領導班子換屆采取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方式👨🏿;系領導班子換屆采取在教職工中做民意測驗、上任前做就職報告、每年向全系教職工做述職報告、建立監督機製等方式。全院教職工積極參與這些管理體製改革活動。
(二)擴大和健全學術委員會🐵,發揮專家在學院建設和發展中的作用
重新組建了以學科帶頭人為主的學術委員會,擴大和增強了學術委員會的議事範圍🦵🏼,健全了學術審批的標準和程序,以學術為綱🤵🏽♂️,民主集中,集體領導,為學院的發展創建了學術氛圍。
(三)率先出臺人事改革方案,建立適應創建一流大學的用人機製
在意昂2平台教師人事製度改革的框架下,基礎醫學院根據自身情況和發展需要,率先啟動或實施了《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教師聘任和職務晉升規定(暫行)》(已實施)🤸🏿♂️、《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技術人員聘任和職務晉升規定(暫行)》(已啟動)、《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行政管理人員崗位聘任(暫行)規定》(已啟動)和《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崗位設置與人員聘任辦法(暫行)》(已實施)。使職稱晉升👩🏿🚀、崗位評定與業績直接掛鉤,使分配和產出間的關系合理化,極大地促進了教學、科研、學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我們在崗位評定工作中建立了申訴機製,保障廣大教師的民主權利和考評工作的客觀公正性🔙。上述人事改革方案全院教職工反復討論,多次提出建議和意見🤞🏽,才逐漸得以完善。
(四)適應醫學前沿發展💖,優化基礎醫學學科體系
科學研究和教學的活力來源於學科,創新人才必須在創新活力顯著的學科內進行培養。近年來,學院不斷對學科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在原有學科的基礎上進行了必要的合並和重建,在已合並組建的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系、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系、生物物理學系、病原生物學系、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基礎上,新建了神經生物學系🍢🦈、醫學遺傳學系和醫學信息學系,加強學科發展優勢,適應醫學前沿發展☀️。
(五)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基礎醫學院 大量引進國外優秀人才,引進國內外優秀學科帶頭人強化學科建設。近年來共引進20多名來自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的優秀人才,他們均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並至少在國外受過3~5年的博士後訓練,在科研和管理上有較強的能力👩🏽⚖️,其中7名聘為“長江學者” ,引進的優秀人才大部分已成為學科帶頭人,基本完成了學科帶頭人的新老交替。
在不斷引進國外高層次優秀人才的同時🏋🏻,采取多種形式不斷提高現有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和素質,保證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在流動中保持穩定ℹ️。現有教工411人🚣🏻♀️,教師235人,包括中科院院士4人✡︎,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特聘教授7名。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者6人✶,人事部和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8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7人。教授61人,博士生導師50人,碩士生導師45人。
(六)啟動實驗用房管理辦法,加大科研成果的產出為了合理分配實驗室,鼓勵多出科研成果。學院出臺了《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實
驗用房管理辦法(暫行)》🤽🏻♀️,並得到了全院教職工的關註🐘,經過幾上幾下多次討論🤰🏼🎽,才趨於完善👖🦓。此項工作已經啟動,雖然還沒有正式實施,但大部分退休教師已退出多年不用的實驗室👷🏽♀️。這一改革措施的製定🪥,將解決學院多年實驗用房緊張狀況,實驗室分配和使用不合理的問題🤠,為加大科研成果的產出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改革取得豐碩成果
(一) 學科優勢轉為教學優勢⛅️,教書育人成績斐然
基礎醫學院 不斷將高質量的學科水平轉化為教學優勢。經學院全體教職工多年的努力,特別是近年來推行的幾項重要的教學改革措施🐤,使學院在教學體製、教學內容和方法、軟硬件建設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大的改進和完善。2003年學院將基礎醫學課程壓縮1/4-1/3✍️,開始實施跨學科的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PBL),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
基礎醫學院 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市級精品課程4門👆🏽,2005年病理學系的《新世紀病理學課程體系》和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系的《努力建設精品課程,大力促進素質教育》兩個項目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市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新編基礎醫學本科生用課程教材48部(不包括輔導教材),2002年範少光教授撰寫的《人體生理學》🧛♀️、2005年周愛儒教授撰寫的《生物化學》、陳慰峰院士撰寫的《醫學免疫學》被評為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2004年吳立玲教授撰寫的《病理生理學》、朱文玉教授撰寫的《醫學生理學》和唐軍民教授撰寫的《組織學和胚胎學彩色圖譜》被評為了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04年9月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檢查評估中,專家組認為學院“在基地建設的各方面都有了突破性進展📅🧟,基地建設的成果達到了優秀水平”👨👩👧。2005年基礎醫學院 圓滿完成了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工作🛑。課程總門數由原來的62門改為59門,取消了12門舊的課程👨🏻🦽,新開了9門課程。2006年基礎醫學院 的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中我們特別註意到對部分優秀學生的培養👩❤️💋👨,吸引他們參加教師的科學研究🧏🏻🍆,充分發揮我們的學科優勢,使之體現在個性化教育上🤸♀️⛽️,力爭將他們培養成出色的優秀生,近年來本科生發表論文8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3篇。
(二)加強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學院建立了專業教學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加大對教學的支持和獎懲力度,在崗位評定過程中,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做出相應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學工作給予一定傾斜👨⚕️,對於在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方面作出突出貢獻人員,可破格定崗。對教學優秀者實施獎勵🧑🏻🦼➡️💎,鼓勵教學改革和創新。上述教學改革措施🎪,充分調動了教師投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三)結合八年製基礎醫學教學模式➖,開展創新性人才培養
意昂2官网醫學部率先在國內招收基礎醫學專業學生並於2001年由五年製改為八年製🧝🏼♂️,學院正在積極努力探索有特色的八年製基礎醫學教學模式。學院以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為基本目標,特別強調科學思維訓練、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意昂2平台前期人文、社會和自然學科培養的基礎上,結合醫學領域新概念🏋🏼♂️🐻❄️、新知識和新技術發展迅速的特點,早抓醫學科學啟蒙教育、重視科學實踐訓練,特別註重學生學習🧛🏼♂️、掌握🌽、整合、運用新理論和新技術能力的培養。
四👩🏿🦲、科研水平顯著提高
基礎醫學院 科研工作成績斐然,科研經費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現在科研人員在國內科研競爭力的強勢地位。2002年以來獲得科學研究項目448項,批準經費18706萬元;其中國家重點計劃如“973”獲11項🤷🏿,批準經費1455萬🤶🏻;”863” 獲16項𓀍,批準經費1928萬。
科研論文在全國醫學院校遙遙領先🥜,而且在本院幾個生物專業的學科論文,以及在全國綜合院校的生物院系對比中也處於前列👦。2002-2005年共發表論文1560篇,其中SCI收錄文章551篇🔵,影響因子合計1581.35。2003年韓濟生院士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s上發表綜述,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14.749;顧江教授在JAMA上發表通訊🧣,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24.831。2004年於常海教授在New Eng J Med上發表研究通訊🚶🏻🫄,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44.016; 陳光慧老師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發表論著🪑,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19.717;於常海教授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研究通訊,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22.738;尚永豐教授在Genes and Development上發表論著,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15.61👨🦯➡️;2005年尚永豐教授在Nature上發表論著🥦🍋🟩,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29.273🧝🏻♀️;顧江教授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發表論著,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13.965;蔣文躍副教授在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上發表評述🙋🏼♀️,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10.372; 2006年尚永豐教授在Nature Reviews Cancer上發表綜述🔊,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31.694;尚永豐教授在The Embo Journal上發表論著,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10.053👩🏻🦼➡️;魯鳳民教授在New Eng J Med上發表通訊,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為44.016。
2002-2006年基礎醫學院科研成果獲獎10項;獨立獲準教育部重點學科4個;與校本部聯合申請獲準3個👩🏿🎤;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學院每年成功舉辦多次國際研討會,進一步增加了國際交流與合作。在2003年全國基礎醫學一級學科評估中,基礎醫學院 在學術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術聲譽等四個方面的整體水平排名榮獲第一,充分顯示了我校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的整體實力和國內領先地位。
五、大力推動學院工會、教代會建設👨🏻🦼🛣,努力構建和諧學院
為了進一步完善教代會製度,加強學院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工作,加強黨風廉正建設,學院於2002年製定了《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院務公開實施方案》🔜,05年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此項工作與學院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促進學院發展的有效工作機製🌴。另外🤜🏿⏯,為了保障廣大教職工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障維護廣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調動教職工參與學院民主建設的積極性,基礎醫學院 製定了《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民主評議領導幹部(暫行)辦法》😛🔋,並將此項工作提到了教代會的正式議程。在二屆二次教代會上,教代會代表首次民主評議了學院行政領導幹部的工作,各位院長向教代會代表做了述職報告🤦🏼♀️,代表們對院領導的工作提出了建議和意見,此項工作在廣大教職工中反響很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對學院整體工作的開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此外👨👧👦,學院還建立了系主任的管理機製,製定了《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系主任崗位職責》和《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監督機製實施辦法》🧖🏿♂️。明確規定每年學系主任、副主任要在全系範圍內做述職報告,加強了基層單位的民主建設,調動了教職工參與學系建設和發展的積極性🏌🏼,發揮了教職工在學系工作中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作用🧑🏽🎨,維護了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對促進基層單位的穩定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05年底,基礎醫學院獲得“模範教工之家”的光榮稱號。
六、以理論基礎為指導,以學科專業化為目標,創新性地開展學生工作
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是意昂2官网內,學生數量最多✦,專業最多的一個學院。學生的特點是年級分布廣泛,年齡偏低,隨著學校教學製度改革的推進🫱,多種軌道學製建設也成為新的特點。學院以下幾方面創新性的開展了一些特色工作。
(一) 充分利用學生兩校園學習的機會,結合意昂2官网的傳統和特色,探索長學
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為學生工作提供較為完善的理論基礎。
長學製醫學生的特點是專業課程多、學製長、醫學實踐環節多👷🏿♀️、學生課余時間少🫃🏼🍃,他們缺少足夠的時間和經歷去學習政治理論和參與社會生活🦴。因此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註重各年級學生的特點,相應的開展教育工作。
根據實際情況我們組織了“燕圓醫學情”系列活動,使兩個校區的學生互通有無📯,高年級學生身體力行去引導新生和低年級學生,使他們不至於因為校區改變和學習環境的變化而引發適應障礙💮。日常教育中註意結合意昂2官网的傳統文化和特色,鼓勵學生在意昂2官网校園內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加強學生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多關心時事⚇,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增強政治鑒別力🦞。
(二)堅持將專兼職隊伍建設作為基礎,以學生幹部網絡建設為保證,不斷完善學生管理和服務體系,為學生全面成長創造條件,為學生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為保證對學生的管理更加規範和深入細致,基礎醫學院 配備了大量的兼職班主任✌🏼,建立起了專兼職相結合的學生工作隊伍。為鼓勵青年教師從事班主任工作,每年學院都在年底對兼職班主任進行評比和獎勵,並建立兼職班主任檔案,對給予學生工作的學系也給予一定的獎勵🤘。
由於學生數量太多,為了更好的做好每一名學生的工作,學院註重建立學生幹部網絡📙,定期對學生幹部進行培訓💃,形成了完善🦻、充滿活力的團學聯組織👨🏿🦱🧒🏻,各班班委會和團支部也發揮的基層組織的作用,目前學院已經形成了宿舍長―班長班主任―年級主任―學生辦公室―學院黨委之間相互溝通的網狀聯系體系🧑🦼➡️。各年級學生、各專業學生溝通良好🦹♀️,以學生相互影響🪭,促進學生的穩定🍥。
(三)以學生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為契機,帶動團員意識教育,大力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造教育主陣地和穩定的校園環境🦨。
基礎醫學院 學生黨員占學生總數的10~15%以上,人數較多💑,流動性較大🦶🏿👑。為了更好的發揮黨員學生的先鋒模範作用,學院黨委和學生辦公室將支部的標準化建設作為契機,不斷加大學生黨建工作。學生黨總支書記由院黨委副書記擔任,每個學生支部的書記、支委都由學生擔任,但每個支部指定一名學辦專職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學生積極分子的培養好組織發展工作,都由學生黨員負責。
在學生黨支部的建設上,我們采取縱向模式,以專業和班級為基礎建立支部,目前學院共有學生黨支部9個🙆🏽👷🏽♀️。各個支部的構成都是高年級帶低年級,各班建有黨小組,這種模式,使學生黨支部的活動開展起來更加靈活,學生支部書記定期參加學院的黨委擴大會議🖕🏽,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根據黨委的統一安排🙍🏿♂️,學生支部的發展工作也不斷標準化,學院每年發展的新黨員約60多人🙍,黨員數量的增加,大大的推進了基礎醫學院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以黨建帶團建,我們的黨員活動以及各學生黨員的表現,帶動廣大團員不斷要求進步,學院團組織的工組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團支部也進行了標準化的建設🫅🏼🎑,加強了基層團組織的作用,通過一系列的主題團日活動和支部風采展示,增強團員意識,形成了黨團組織作為學生自我教育主陣地的環境。
(四)依托理科基地建設♌️,加強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基礎醫學是國家理科基地之一,為了提高學生素質👻,學院領導決定,每年從理科基地中劃出一定的基金🫶🏽,支持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一舉措使基礎醫學院的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不但學生在活動中受到了教育,也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所到之處,各地政府和媒體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為鼓勵學生在學術上有所突破,理科基地也專門設立了理科基地獎學金🛒,為理科基地班的學生配備了專業導師,這些導師都是碩士導師以上水平,目前已有學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
上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學院在行政管理、教學和科研等方面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創新🍺。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全院師生正在團結奮進🏯,廣泛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驗,加速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的基礎醫學院↪️。
( 宣傳部 黨代會工作小組宣傳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