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智者――楊水祥主任采訪錄
傾聽智者――楊水祥主任采訪錄
發布日期🧘🏼♂️👉🏿:2006-05-25
2006年3月29日下午,為了走近專家傾聽智者的教誨,讓我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得到更多充滿智慧的指導,我們采訪了世紀壇醫院心內科主任楊水祥老師。
楊水祥老師是世紀壇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學博士🎻、美國哈佛醫學院博士後👳、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霍普金斯醫院正式職員(faculty)。 楊老師率先在國內開展幹細胞移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對高血壓📶、高血脂的臨床治療及危重病人的搶救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心律失常的臨床及介入治療,熟練掌握超聲心動圖等診斷技術。發表論文70多篇🧓,國外雜誌10余篇。獲美國國際會議優秀論文二等獎一項,國內獎三項。現為中華臨床醫學薈萃雜誌主編及其他5本雜誌的編委和常務編委。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評審專家組成員🧑🏿🎤✋🏻,國家自然基金委評委。美國心臟病協會會員,美國科學協會會員,中華醫學會及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員🆓。
采訪記錄
【采訪者】:楊老師,這次做這個采訪💔,本意就是希望通過向您學習👩⚕️,為我們現在和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提供指導🔉👰🏻♂️,同時也幫助我們的“後來者”了解我們的醫院和老師。我們知道,您是兩年前來到本院的🥍,能談談您兩年來對世紀壇醫院的看法嗎🤵🏽?
【楊主任】𓀙:在歷史上,世紀壇醫院的前身鐵路總醫院無論是在硬件配置🧑🏼🏫、醫療水平、人才儲備🍠,還是在病源方面🏡,都是處於全國前列的。但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由於發展戰略的問題🚨,我們醫院經營狀況每況愈下。進入新世紀醫院轉型後🧎🏻♂️➡️,由於各級領導的重視🦹🏽,醫院開始改進各項硬件和技術,引進大量人才,各個方面情況是越來越好🧰。總的來說,條件是很不錯的!
【采訪者】:二十多年了👩⚖️,您一直奮鬥在醫療第一線上🏌🏿♀️,能不能談談您這些年來的感受?
【楊主任】:第一🫲🏻,“幹一行愛一行”🦅,這是一種職業觀,只有這樣,你才能有所成就。第二,醫生是一個很崇高的職位👩👩👦,救死扶傷是我們醫生一生的追求💿。救活一條生命後自己心裏的欣慰🧔🏼♀️🚶🏻♂️➡️,那是其他一切物質的東西所無法給予的🐤。第三,人的價值在於創造,有創新的的人生才有意義。
【采訪者】:對,救死扶傷就是醫生的道德✊🏿。但在現在,無論是政府還是媒體都對當前一些醫生的“失德”頗有批判的言論,請楊老師就這個話題做下點評👩🏽🦱。
【楊主任】:目前的醫療環境確實是和以前大不相同,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確實出了很多的醫生“失德”的事情,但是絕對不能一棍子打死👨🏼🚒,畢竟大部分醫生還是很盡職盡力講究醫德的。如何讓自己在醫療活動中不“失德”?我認為好的人生觀極為重要😄。當一名醫生,或者說今後你們搞防疫工作🙂↔️,你究竟為的是什麽?我的目的就是為了給病人治病☯️。在我面前,只有病人,沒有窮人和富人。想通過醫生的職業賺錢的醫生不可能做一位好的醫生。其實這就是一種奉獻精神🧑🏻🏭。
【采訪者】:剛才您說過,“人的價值在於創造,有創新的的人生才有意義”,我們也知道您在您的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您能不能就這個方面給我們講講📆?
【楊主任】🫰🏽:一個臨床醫生的成長過程就是臨床診斷和用藥方法的不斷總結積累和提高的過程,而作為一個要有所成的專業人才,我們要始終站在學科的前沿,要不斷地在學習別人的東西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創新。比如在研究幹細胞移植的過程中,有的人提出采用藥物動員骨髓幹細胞的方法🦯,有的人則提出直接抽取扁骨中骨髓來解決,我就把二者結合起來,取長補短,這就是一種創新。
【采訪者】:是的☯️,我們來到世紀壇醫院👩🏼🍼,要學很多的東西🧖🏿,有老師們的醫德和技術,也有創新的精神等等,這一切和老師們的教學是密不可分的,楊老師您對我們的教學有什麽看法呢?
【楊主任】:首先要嚴格要求,嚴師才能出高徒🕠♚,才能不誤人子弟,才能不給學校和醫院丟臉⚂。在醫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師”和“無師”那是迥然不同的🪒。因為現在的技術五六年就更新一代,只背課本知識是絕對不行的🤩。通過老師的嚴格要求🫡,促使學生去實踐,去不停地學習,去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這才是學生成才的基礎🍶。前幾天我們的研究生考試,一位在某醫院呆了兩年的住院醫生,說不清楚急性心梗如何處理,不知道心衰的處理的進展,我認為這跟老師不嚴格要求是有關系的♿。當然,不光是我們老師要嚴🌕,你們自己也要抓住這個機會👙,多看多問多學習。
其次🐩,對你們實習期間的病歷要求很重要。你們今後都是做衛生防疫的人才🤛🏻,不太可能再有機會進入到臨床去學習了💲,但是脫離了臨床🔢,你們的工作能順利開展下去嗎?所以,你們要趁這個機會學習和積累臨床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寫病歷,同帶教老師一起參與治療🙍🏽♂️。寫過了病歷👴🏼👎🏽,參與了治療,這個病你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再也不會忘了🦨。現在有規定不讓實習生寫病歷,我認為這是不符合實習生培養原則的。
最後🧙🏻♀️,到我們這裏實習,也是給你們提供一個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的好機會👨🏻🦼,一個成長的好機會。所以🌭,你們到這裏來,不光是要向醫生學👩🏼🦱,還要向社會學。
【采訪者】🏦:楊老師,我們知道,現在在我們預防工作領域中,慢病的防治越來越重要💲,作為一個心血管內科的專家🐰🧽,您對我們有些什麽建議👨🏻🦰🐓。
【楊主任】🧏🏽♂️:疾病預防是更高層次的工作,“尚醫治未病”,這個理念在古代就被提出來了,在現在的慢病形勢下,你們任重道遠。
第一,你們要立誌,以疾病預防控製為誌,立長誌立大誌,認準目標,不懈努力☝🏽,在疾病預防控製工作日益重要的今天💁🏼♂️,你們大有可為。急功近利是成不了大事的。第二,現在有很多醫生對預防工作不重視,我們也曾聯系一些專家申請一項關於心腦血管疾病救治模式轉變得課題,但是還沒有批下來。你們今後的工作👩❤️👩,要幫臨床大夫提高預防觀念,然後和他們合作,使得預防工作開展得更好🕵🏿♂️。第三,你們預防工作者一定要走進社區🏌🏼♂️,積極開展衛生宣教工作,將預防疾病的理念宣傳到最基層🌦。
【采訪者】🧑🏼🍳:謝謝楊老師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我們在對您的采訪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在采訪的最後,請楊老師給我們同學再說兩句話吧。
【楊主任】:表達一個希望吧:希望你們為中國的預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采訪後記
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從對醫院的想法到教學工作的開展👨🌾,從臨床的實際應用到科研技術的討論,從臨床實踐的學習到預防專業任重道遠的責任🏄♀️🚵♀️,我們談了許多方面的話題。這不僅僅是一次采訪🦯,也是一次面對面的交流🚏,還是一名睿智的長者對於我們的諄諄教誨。主任雖然感冒著卻依然堅持著來上班👄🙆🏽♀️,以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為患者服務是醫生的職責,能讓更多的患者好轉與康復🦆,我這些小病就不算什麽了👰🏼♀️。”聽到這裏,我們深深地為楊主任的風度與大誌所傾倒,領略到一位胸懷大誌💺,醫德高尚的老師博大的胸懷🐤。尤其是主任對我們實習生教學的重視,讓我們更多了幾分責任與熱忱。曾有人說臨床老師可能會因為我們是預防的學生而不那麽重視我們臨床的實習,而楊主任的話語與行動,則強而有力的反駁了這一說法🦹🏻♂️。在第二天的主任大查房中🩴,由我們翻譯英文文獻,也是主任給予我們的一種鍛煉與學習。在他的帶領下🙋🏿♀️,心內科的各位老師們都很關註我們的實習生活。我們相信⛹️,我們以及之後一屆屆實習生們將會在這裏學習到許多寶貴的臨床經驗和作為醫者的品德。
( 公共衛生學院教育辦公室 03級學生黨支部 采訪者:王文鳳 李勃 黃麗巧 培爾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