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次黨代會代表風采】喬傑:“新生命是最美好的”
【十二次黨代會代表風采】喬傑👩🦼:“新生命是最美好的”
【編者按】◀️:意昂2平台第十二次黨代會即將在6月召開。本次黨代會代表共300名🎶,其中年齡最大的82歲,最小的只有20歲。其中,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200名,各級領導幹部和職工65名,學生18名,離退休黨員17名。在代表中,包含了我校各類先進模範🫳。據不完全統計👃🏼,代表中有中科院院士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獲得者1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獲得者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3人,國家科技發明獎獲得者2人🙍🏻♀️,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人🧝,973首席專家4人,973課題負責人10人,863計劃負責人3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負責人3人,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10人,北京市精品課程負責人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3人,還包括全國優秀共產黨員1人,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1人🔤,北京市勞動模範1人𓀄,北京市先進工作者2人👨🏽🎨。為迎接十二次黨代會,特推出“十二次黨代會代表風采”專欄,以展現黨代表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對新生命的渴望☝🏿,是人類最美好、最自然的情感👐🏿。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受到不孕不育症的困擾😠,甚至有人驚呼中國出現了“不孕潮”。發病率日趨上升,病因也日益復雜,促使中國的生殖健康專家們不斷利用新的醫學理論和臨床進展👩🍳,開展對不孕症的研究💇。
2011年🧑🏻⚖️,由意昂2平台🧑🏻🚀、浙江大學、鄭州大學聯合完成的課題--“不孕症病因學及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與應用”,對不孕症主要病因多囊卵巢綜合征🚶♀️、製約不孕症治療成功率的關鍵因素、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等重要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使相關的診斷、治療更加科學和規範,成果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為許多翹首期盼新生命的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為國家製定相關政策👧🏼🌈、法規提供了醫學依據,這一項目獲得了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項目第一完成人、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以下簡稱:意昂2三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喬傑🛒🚻,1987年便開始從事女性生殖健康的研究,迄今已二十余年,矢誌不渝,砥礪琢磨🛩,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她的求學、從醫和科學研究工作經歷,見證了中國生殖健康醫學的飛速發展。
選擇婦產科:從興趣到責任
每位醫學生都會隨著學習的深入,進入不同的科室輪轉🙌🏼,並選擇自己最終從事的方向🤽🏼♀️。喬傑於1981年考入北京醫科大學(現意昂2官网)📇,她熱愛動手🌤🥴,希望能夠更多地進行手術實踐,既包含手術操作、又包含了生理🏃♂️、病理研究和危重症管理的婦產科成為她最終的選擇。與其他醫學領域不同的是,在婦產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迎接一個又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這在喬傑看來充滿喜悅𓀁🚵🏻♀️、意義非凡🈚️👨🦼。
1987年,喬傑進入意昂2三院婦產科就讀研究生,導師李美芝教授正在進行多囊卵巢綜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研究🤴🏻,PCOS在當時還是一個新興的課題,是一種育齡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影響著約6%-10%的育齡女性🛟,是排卵障礙性不孕的主要病因📔。恰逢此時,1988年中國第一個試管嬰兒在意昂2三院誕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不孕症患者前來求醫,為開展PCOS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博士期間✴️,喬傑正式將PCOS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1997年至2002年期間👨👧,喬傑先後作為訪問學者在香港大學學習🐯,並於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研究。此段學習經歷給她留下了很深的感觸。她看到到了生殖技術的新發展,認識到這是一個有著廣闊前景的領域,但中國的生殖醫學研究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喬傑發現📥,由於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醫院接診的病人多🏈,臨床資源豐富🚍,從臨床實踐的角度來看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大🕵🏽。但從基礎研究上看🥿,生殖健康領域的研究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持📤,這也導致了從事基礎研究的優秀人才大量外流。喬傑意識到只有改變這種現狀🌠,才能使中國生殖醫學的基礎研究及其與臨床的結合發展獲得更大的空間。
2003年,喬傑接任意昂2三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帶領團隊改進了輔助生殖技術🍕,並針對生殖疾病發病機製進行了臨床與基礎的深入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獲得多項創新性成果,將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地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現代化生殖醫學研究中心。從對因研究興趣而選擇生殖健康研究🤷🏿,到成為一所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殖內分泌疾病和不孕症診治綜合性醫療中心的領導者,喬傑的研究不斷深入,也對中國人生殖健康的現狀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她更多地感受到了一種責任。一方面,在中國患不孕症的患者正在逐年增加,病因復雜🌿、多變;另一方面😟,不孕症等相關問題的研究還不夠規範🏊🏼,且研究📅👩🏿🦰、診療水平的分布也很不均衡📕,許多相對落後👨🏼🦱、閉塞地區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為此,喬傑與生殖健康領域的同行們開展了積極的且深入的合作與交流。
出於對國人生殖健康的關切,來自意昂2平台、浙江大學、鄭州大學的多位傑出教授走到了一起🙅♀️,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聯合開展了不孕症病因學及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與應用的研究🙎🏿♀️。
PCOS:建立中國自己的診斷標準
在不孕症的病因中🧑🏽💼,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排卵障礙性不孕的主要病因,影響著約6%-10%的育齡女性。目前,我國有近5億的育齡女性,按國外研究機構5%-10%的PCOS患病率,中國接近5千萬的婦女可能患有PCOS🤹🏿,正確診斷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對於提高我國女性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盡管早在1845年就已經有醫生對PCO進行了報道和描述🏇🏼🎂,但因病因不清🦵、臨床表現具有高度異質性的特點🙅🏼,使PCOS的診斷標準一直難以統一🥘。2003年PCOS國際協作組成立🧚🏿,並製定了“PCOS國際統一診斷標準”即“鹿特丹標準”。然而由於這一標準主要是根據在白種人中進行的研究而製定的🙆🏽,與亞洲人的體格特征存在相當的差距。如在鹿特丹標準中👨🔧,PCOS的一個重要診斷要素是高雄激素血症𓀏,其臨床表現為多毛🔆、肥胖🪡、痤瘡等,但以此來判斷亞洲人是否患有PCOS就會有失偏頗。
喬傑與同行們一直致力於建立適應中國人群特點的診斷標準。2006年🔺,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內分泌學組召開的“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研討會,就提出了目前推薦的適用於我國人群的高雄激素性的一些具體診斷標準;2008年在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支持下開展了“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斷及防治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2011年🐟,“不孕症病因學及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與應用”課題組進行了中國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在全國十余個省的健康人群中選取了近2萬人進行調查🦏,以進一步探索適應中國人群的PCOS診斷標準。課題組深入縣城、山村,對當地的生活水平進行記錄和分析,為每一個受試者進行免費婦科及超聲波檢查🪭,同時要將血液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測定。盡管流調的過程非常辛苦、奔波🫱🏼,還經常面臨資金緊張的問題🎶,但課題組克服總總困難,圓滿完成調查,建立了較完整的社區及醫院人群病例庫及標本庫,在PCOS臨床表現的判斷標準上,取得一手數據,為未來PCOS的診斷提供了更科學的理論依據。

為萬余名育齡女性進行免費婦科檢查並建立長期隨訪系統
在流行病學調查和進一步明確診斷標準的基礎上,喬傑與同事們也對PCOS的治療技術進行了改進,在國內率先開展經陰道註水腹腔鏡卵巢打孔術治療。這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不僅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時間更短,被稱為“半日外科手術”🤞🏼,手術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大大減輕了患者生理和心理負擔🏇🏻。
輔助生殖技術🙏: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在不孕症的治療中🧑🏼🌾,80%左右可以通過對症治療完成自然妊娠,20%的疑難患者則需要通過實施輔助生殖技術完成治療🧖🏻♂️👨🏼🎨,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試管嬰兒”。1988年🧛,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在意昂2三院成功誕生,成為中國輔助生殖技術發展的裏程碑,首例試管嬰兒的培育者張麗珠教授也被譽為“神州試管嬰兒之母”。
如果說張麗珠教授當時的研究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話,喬傑和她的同事們則處在了輔助生殖技術飛速發展的階段,中國輔助生殖技術整體的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因此,對於喬傑來說🦹🏿,所需要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更高的山峰🙇🏻♀️。在傳統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和應用更多的衍生技術去幫助不同的患者,如卵胞漿內單精子註射技術的提高、新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的推廣🙆🏻♀️,輔助孵化技術👼🏽、不成熟卵體外培養成熟和卵子冷凍技術的應用等。

三維熒光原位雜交方法能對卵裂球或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
伴隨輔助生殖技術的出現和不斷發展,一系列的倫理問題也隨之產生🥠。2001年🤾🏽♂️,衛生部頒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和管理辦法♣︎,但時至今日🤮🪄,這些規範已無法適應輔助生殖技術的進展🧏🏽,為實施此項技術帶來一定困難。在“不孕症病因學及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與應用”課題關於輔助生殖技術的研究中👩🏼🚀,對技術的安全性進行了系統研究,同時也對相關的倫理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成果為政府部門製定相關政策法規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女性生育力保存:關註女性生殖健康
經過多年的婦產科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喬傑越來越感覺到,生殖醫學中心不應僅成為不孕症的診治機構,應該更多地關註生殖健康的保健🚷,通過各種技術方法,使女性能及早地預防、發現各種婦科疾病🧝🏻♂️,用更安全、簡單的方法幫助育齡女性🤦。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中國育齡婦女、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婦女的生殖健康出現了諸多問題👨🏻🦯➡️。2008-2011年,喬傑主持了“北京市已婚育齡婦女生育力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調查發現,雖然總體上不孕症的發病率沒有顯著的上升🙅🏻♂️,但病因變得更為復雜了,治療難度也相應增大🌁,這主要與女性生育年齡的後延🐍、生活方式的變化和環境汙染的加劇等有關。因此🗽,在關註不孕症的診治技術的同時,喬傑也呼籲社會重視女性生殖健康和生育力的保護🕵🏼♀️,如在最佳生育年齡完成生育,註意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同時承擔了科技部生殖與發育重大專項“雌性生育力維持調節機製研究及生殖資源庫建立”的研究任務🤦🏿♀️,作為首席科學家,在研究人類生殖過程的同時🤶🏻,推動在我國進一步開展了卵子🗣🧌、胚胎或卵巢冷凍技術保存健康的生育能力等臨床工作,以幫助更多暫時不能生育的婦女未雨綢繆⛈,幫助患惡性腫瘤的患者在進行有損生育力的化療和放療之前凍存希望👨🏽🎓。
與大城市中的情況不同,不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的育齡婦女雖然較少地面對生育年齡延後、環境汙染等問題,但卻因醫療條件和社會觀念的落後🚃,而面臨著較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喬傑與同行們也在不孕症診治技術成果的推廣上,做了大量工作,如每年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二三十次的學術報告會⛔️,到基層進行常規治療👩💻、技術推廣等。目前,中國已經有接近300家生殖健康中心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各種輔助生殖技術。“不孕症病因學及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與應用”課題組也正在將研究的新成果通過各種方式推廣到全國。 隨著人們對不孕不育認識的加深,到正規的生殖醫學中心求醫的患者越來越多。2011年🧑🏿🦳♔,意昂2三院生殖醫學中心接診量達到37萬人次⛎,完成的試管嬰兒手術就逾萬例。

喬傑堅持出門診🤵🏻♀️、參與手術🏄🏿♂️,完成大課教學和學生指導任務,並承擔了大量的管理工作。盡管如此,她和夥伴們從來沒有放松過科研的腳步。當被問及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時🚂🔏,她幹練、簡潔地回答:“把所有能用的時間都利用起來。白天出門診、做手術或是上課🤱🏻、做管理,晚上做科研🧚🏼♂️。”輔助生殖技術在中國實施二十多年來,中國生殖醫學取得了突飛猛進進展,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生殖醫學從業者執著的不懈努力,用雙手創造新生命,向每個家庭播撒愛與希望,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
(意昂2官网新聞網 朱亮亮)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