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鳳民教授課題組創新成果獲《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引用
為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重大公共衛生威脅”的目標,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和肝病學分會於2019年組織國內有關專家,以國內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礎✖️、臨床🏔、預防研究進展為依據,結合現階段我國的實際情況,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為慢性乙型肝炎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魯鳳民教授團隊與其他團隊合作研發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RNA和血清高爾基體蛋白73(GP73)兩項創新研究成果榮獲新版指南推薦,4篇文章被新版指南引用*️⃣。
魯鳳民教授團隊與其他團隊合作研究證實HBV感染者血清中的HBV RNA為前基因組RNA(pgRNA),其為肝細胞核內HBV 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轉錄形成🛀🏿。核衣殼包裹的pgRNA在未經或部分逆轉錄的情況下,直接獲得病毒包膜並從感染的肝細胞中釋放出來,我們稱之為“HBV RNA病毒樣顆粒”🧏🏻♂️💎。HBV RNA病毒樣顆粒的發現使我們對HBV的感染復製過程有了更為全面的認知👷🏼♂️。該研究成果2016年發表在J Hepatol,並獲得2016年度臨床醫學領域高被引用論文前1%。血清HBV RNA水平可反映肝組織內cccDNA的轉錄活性,已有多項研究證實血清HBV RNA可用於評價NAs抗病毒的療效,並可預測病毒學應答和預後。
魯鳳民教授團隊
魯鳳民👳♂️、陳香梅和王傑團隊對該指標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後續研究結果已發表多篇文章,申請相關發明專利3項。目前,該試劑盒已進入發補階段。同時,有關研究工作也得到歐美肝病專家的認可,在歐洲肝病指南(2017)和乙肝治療歐美專家共識中均被引用,而且血清HBV RNA已被納入美國FDA發布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藥物研發指導意見(草案)》,用於探索新藥的療效終點。
高爾基體蛋白73(GP73)在正常肝組織中,主要在膽管上皮細胞內表達,而肝細胞表達很少甚至不表達。此前,大量文獻報道GP73可作為原發性肝細胞癌(HCC)診斷的血清標誌物。魯鳳民教授團隊研究結果提示血清GP73在肝硬化患者中有明顯的升高,對HCC缺乏診斷價值,但對HBV、NAFLD 及AILDs引起肝纖維化/肝硬化有較高的診斷價值。進一步研究發現,GP73聯合AST🎚、γ-GT作為評估肝臟炎症及肝纖維化的非侵入性指標,可預測ALT正常或輕度升高患者的中🗓、重度肝臟炎症。
在“十三五”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意昂2官网聯合北京熱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製出了血清GP73定量檢測試劑盒,並獲得了醫療器械註冊證書,該試劑盒已在國內多個單位進行臨床研究,證實了GP73的臨床診斷價值。相關研究獲得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引用,同時該團隊與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北京友誼醫院合作在《臨床肝膽病雜誌》2018年第34卷第4期發表的論文“血清高爾基體蛋白73在輔助診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以上肝損傷中的應用”被評選為2018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F5000)”🖐。
“F5000”項目證書
拓展閱讀
“F5000”項目系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發起,由中信所在我國315種“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評選出各學科年度前1%的高被引論文,體現了入選文章在國內的高影響力和學術價值,通過客觀指標反映該學科領域的最高學術水平。
(基礎醫學院)
編輯:鄭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