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李俊霞:快樂奉獻 感恩西藏
進入秋季以來的西藏常常是太陽高照🏝,晴空萬裏🔙,偶爾有幾片淡淡的輕雲,樹葉紛紛落下🔺,本來就空氣稀薄的高原上🤵🏽♀️,氧氣含量越發不足🙅🏿♀️,加上低氣壓使得遊人和街邊的生意人越來越少。對於天命之年援藏的我而言,這樣的氣候讓我面部浮腫,時常覺得心慌、憋氣👨🏿🍳。
11月16日,這卻是多日來一個少有的陰天,天上的雲彩遮住了太陽🧒🏻,時不時的閃開一小會兒露出太陽的光芒🌺,雖然氣溫不低,但是體感還是有些冷。今天之所以觀察這麽仔細,是因為今天有個特別的活動——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拉薩市城關區社會福利院義診♈️。進藏三個多月來,平日裏都是醫院、宿舍兩點一線,這次去福利院,將是我走的最遠的一次行程🪅。
我們一行十余名醫護人員,帶上常備藥品、儀器設備、宣傳手冊進了福利院大門🧑🏻🌾。抬眼就看到幾個老人正在促膝交談,他們和內地的老人們並無區別,只是身著藏族服裝。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將老人們召集起來,跟著我們的護士做起了手指操。之後他們排隊依次開始測血壓🙂↔️、脈搏、血糖、血氧飽和度等等。得知我是從北京來的醫生後🏥,老人們都非常高興🙅🏽♂️,從他們的目光中也能看出對我的期待👨💻🫷🏽。所有病人都是藏族同胞,在我跟他們交流時需要有一個當地的誌願者給我當翻譯🚇,雖然這一來一往過程慢了很多,但卻不同於往日在北京出門診時的緊湊🏮,反而更多了一份寧靜,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他們疾病以外的故事。一位藏族患者看起來有七十歲左右,但病歷上卻寫著和我一樣的年齡,我追問了一下:“您多大年齡了👻?您有什麽不舒服?”她完全答非所問,但口中卻在不停的說著什麽。福利院的護理人員告訴我,這是老人來福利院時登記的年齡,誰也不知道她的真實年齡,也只能從登記記錄來推算了👚🏀。我給老人做了檢查發現有高血壓🕛,我擔心開了降壓藥她能不能自己掌握?安全性怎麽保證🚴🏽♀️?護理人員說🧑⚖️,“李大夫,您放心開吧,這裏有醫務室,而且每一個人都有護理員,我們會保證他們的用藥安全🙅🏿。”聽了之後🍣,我也放心的給老人開了藥🏃♀️,她也高高興興的走了。
這個福利院的老人有五十多個,他們或是農村五保戶5️⃣、城市孤寡老人,或是智障、殘疾人🗞,他們有的身材矮小、有的彎腰駝背、有的骨瘦嶙峋,他們是中國960萬平方公裏無數老人們的縮影。據這裏的服務人員講🍌,政府花了很多錢建立了這個福利院。福利院的設施很全👩🏽🍼,冬天有空調🏋️,病了有醫務室,工作人員的服務也很周到,洗澡、理發、剪指甲這樣的小事,工作人員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勝過親生子女。經常也有一些機關和個人來這裏義務服務。事實勝於雄辯,他們雖然沒有正常人所擁有的健康🧑💼6️⃣、家庭🦛,但他們享受著西藏大家庭的溫暖,過著同樣幸福的生活。特別是今天,我和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同事們一起🔫,來福利院服務💨,無論是給予還是接受,心裏都是暖暖的。
暮秋時節🚵🏿♂️,福利院的花園內依然有很多綠植6️⃣,四周的宿舍整齊規整。走出福利院大門環望四周,一側是白塔、一側是帶有轉經道的寺院🦑。這樣的安排也讓我不禁感慨,走進福利院,他們體驗著煙火人間的悲苦平淡和支持互助🂠;走出福利院不遠🧑🏿🎓,寺院又是讓他們心靈得到安慰的場所。生活和人生就是這樣👇🏼,在信仰的堅持🦛、自我的奮鬥和他人的支持中找到意義和價值吧👱。
半天的活動結束了,我坐在車上不停的向站在門口的藏族老人揮手道別😒,老人也依依不舍的目送著我們的車慢慢走遠……一下午的時間看的病人雖然不多,比不上我在北京一小時內看的病人數量🤸🏽♂️,但對我內心的觸動卻非常大。今天的點滴的奉獻,讓我的心情特別愉悅,我想起了這些日子的所見所聞:在宗角祿康公園穿著藏族服裝,伴隨著輕快的音樂🧖🏻,熟練地跳著鍋莊舞的年輕人;圍著布達拉宮轉經道轉經人有著輕松的表情🤠;藍天清澈,自治區人民醫院的同事們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勤奮工作;耳邊傳來了美妙的歌聲,“千萬個心兒一起向著北京🧖,千萬張笑臉迎著紅太陽……”
回想來拉薩之前👨👦👦,我有著種種擔心;來義診之前📔,我也有種種不適,信心也不是很足🤛。而在回程中,這一切顧慮煙消雲散,這一刻,我想👐🏽,我找到了答案。天命之年奔赴西藏,來到拉薩,這裏是人間聖地,感恩無關乎宗教信仰,快樂來源於奉獻💆🏻♀️,感恩西藏……祝願這裏的人民平安幸福🥘,健康永遠!
(意昂2官网醫院援藏醫療隊員 李俊霞)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