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劉春雨😻🤹🏽:綻放在高原的格桑花
拉薩距離北京4000公裏,是很多人心中的遠方🫐🧛🏽♂️,那麽遠方有什麽呢?我所在的醫院叫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可以說是全西藏最好的醫院👇🏼,全藏區危重的孕產婦都會轉診到這裏。我有一周連續遇見三個胎盤完全早剝的經歷🚵🏽♂️,遇見過昏迷7天雙側瞳孔不等大的孕婦🏠,遇見過產程延長但還要輾轉600公裏路途14個小時才能到醫院的情況。在那邊,每天夜裏都是備叫,因為一旦有病情特殊的孕產婦我都會參與搶救。
但是這些病人幾乎沒有一個人進行過正規的產前檢查✢,她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由此產生的生活習慣,有的甚至和我們已知的常識完全相悖🙂↔️。有的人孕期如果有問題首先去尋求活佛的祈禱🕦,然後是藏醫,最後才是醫院,這時往往病情很復雜處理起來很棘手甚至沒有機會了🏸。他們的一天是從一碗酥油茶開始的,就像咱們喝水一樣,但是大量長期攝入這種高熱量高脂類的食物並不適合孕婦。另外病房裏有竈臺,他們在病房做飯洗衣服;護士站有電熱爐,他們會在護士站燒水。管理特別不規範🧑🔬🧜♂️,存在很多隱患。除了這些,我自己還有高血壓👱🏻、失眠、缺氧這些表現。但是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進藏的第一次搶救
那天晚上,我剛剛入睡,白天出了門診🕚,高原反應雖然已經減輕了🫄🏻,但和在北京相比🤵🏼♀️,稍微一活動,甚至按平時的語速說話都會覺得累。迷迷糊糊的,好像電話響了。來西藏以後🧯,我的手機從不離身,鈴聲音量也調大了,因為我不希望錯過任何一個病房打來的電話,任何時候她們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要和她們在一起。
我突然驚醒了,真的是手機在響💍,手機上顯示的是拉薩的號碼🙍🏿,“餵,什麽情況”,我脫口而出,就像在北京接到電話一樣。“劉老師😨,手術室有個孕婦,已經做了剖宮產,但是現在大出血,我們不知道要不要切子宮🔙🕹。”我邊問病情邊迅速的換了衣服,簡單囑咐了目前處理的方法,一路小跑直接奔向手術室。原來孕婦因為以前做過一次剖宮產🍺,這次子宮是瘢痕狀態,半夜肚子疼有宮縮,來了就做了急診手術。
這是她們第一次夜裏打電話叫我,我也是第一次這麽晚奔走在醫院裏🕎,剛剛應該是下過雨,地上反著一灘一灘的積水👨🏿💻。平日裏從宿舍到病房走路幾分鐘就到了,我不停的跑🚦,可現在卻還顯得特別漫長。終於沖進手術室🦮,產婦出血量已經達到2000毫升了,屬於嚴重的產後大出血💑,心率120次/分,血壓85/55mmHg,處於休克狀態💇🏿♂️。邊查看宮縮情況,邊詢問臺下液體管理、復蘇的情況。最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產婦還沒有輸上血。產後出血搶救最最關鍵的就是補充血容量,糾正出血的原因。可這裏是藏區!血源是最大的問題!
在北京,我們遇見過很復雜的難治性的產後出血,搶救的過程有非常強大的團隊配合,也有充足的血源保障。可是這個藏族產婦才僅僅34歲👱,絕不能輕易就沒了子宮,我一定要盡最大努力為病人保留子宮。臺上加強宮縮,進行保留子宮的一切止血措施🧑🏻🏫;臺下加快補液速度,同時聯系血庫。我做了能做的一切,如果可以輸上血的話🚀,那我就非常有把握,病人一定可以保住子宮🤹🏽♂️。血庫回復說有400毫升血🦹🏼♂️,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歡呼了起來。很快血取回來,也輸上了,那一刻,我幾乎熱淚盈眶。產婦保住了子宮,搶救成功了!
離開手術室,已經夜裏2點了,疲憊再次襲來,可身上冰冷,突然發現褲子竟然濕了一大片,哦,應該是來的路上跑在積水裏濺上來的,當時竟然完全不知道。抬頭看見不遠處的布達拉宮,在夜色中特別迷人。
從外需到內需
很多都人說援藏是一種情懷,情懷是什麽呢,我更願意把它理解成一種責任🙋🏻♀️🤾🏻♂️。
我是在所有援藏隊員裏第一個開設門診的人,是那裏的第一個產科高危門診,在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和內地不一樣🌿,很多人因為距離遙遠、交通不便並不能按時檢查,但是現在網絡基本都覆蓋了🏃🏻➡️,所以多方尋找了一款專業又相對通俗的線上的孕婦學校,讓她們至少能增加基本的孕期常識,進行簡單自我監測和管理,而且目前正在開發藏語版。然後還進一步開展產兒聯合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多學科會診🚅、轉診登記、應急演練、新生兒窒息復蘇培訓等等,在這些的基礎上,最後申請了危重孕產婦轉診中心🧖🏽,回來之後我聽說已經批下來了,我還是挺高興的。這些在咱們這裏算是常規的事情🌊,不可想像🥗,在那邊完全沒有。任何事情開始的時候總是有點兒難👩🏽⚖️👩🚀,甚至會遇到阻力🧑🧒,這時候需要堅持和付出🦑,我告訴自己,要讓她們看到這些改變是有結果的🌸,而每一次當病人轉危為安的時候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另外有的時候也是需要等待機會的。我在那邊非常想把分娩鎮痛開展起來,因為那邊沒有血源𓀌,大量的農牧民不受計劃生育限製👨🏼🦱,可是又不可能反復的剖宮產,也都和麻醉科聯系好了,但是因為管理🖐、人員等種種原因卻一直沒有推行起來。有一次產房的一個孕婦在產程中因為耐受不了疼痛,險些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這個事情發生以後🛷,我給她們講了幾個問題🧟♂️,第一個是不良事件的處理🎃、第二個是之前榆林發生孕婦跳樓自殺的嚴重的社會影響、第三個,我順勢再次提出無痛分娩的優勢👧🏿,交完班護士長主動找我要求進行分娩鎮痛👨🏻🍼🪷,我們也很快就開展了第一例無痛分娩。這個事情告訴我,有些事情不是急於求成的✯,需要等待、沉澱🥵,需要找到合適的契機🚱,利用內需推動外需,才能讓她們真正的願意接受改變。
孕婦次仁卓嘎的千裏轉診
我在西藏最害怕遇到出血的病人,因為那邊血源極度缺乏,整個藏區沒有血小板,整個醫院甚至有的時候都沒有備血。我記得特別清楚,查房的時候第一次見到37歲的次仁卓嘎,初步判斷是個兇險型的前置胎盤,就是前置胎盤同時合並嚴重的胎盤植入,這種兇險型前置胎盤隨時有大出血的可能🌚,嚴重威脅母兒生命🩰🦸🏼,現在已經足月了⛏,必須盡快剖宮產手術🤹🏿♂️。但是像次仁卓嘎這種病情,手術需要準備至少5000毫升的紅細胞懸液🧗🏼♀️,還不包括其他血液成份,但是整個藏區的情況恰恰就是血源極其缺乏,次仁卓嘎又是更少有的AB血型,短時間準備這麽大量的血源非常困難,但是此時時間就是生命👩🏽🦱,因為病情和血源問題,我想了很多方案,但是最後決定把病人轉到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就是我所在的支援醫院👏🏿,因為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婦產科在復雜的胎盤植入診治方面具有以趙揚玉主任為核心的強大團隊、成熟的救治流程以及豐富的經驗。我把這個想法第一時間告訴趙揚玉主任🔘🧼,而趙揚玉主任也在第一時間回復:保證孕婦安全,盡快轉來🔢。
收到這個回復🖊,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迅速開展縝密的轉診工作🪖,確保轉診過程的萬無一失🦹🏽♂️,而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也同時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接收和手術前的所有準備🥇,還提前考慮到孕婦和家人的宗教、文化、生活習慣問題,保證孕婦到達後不耽誤任何病情🕖。從拉薩到北京,從一個醫院到另一個醫院,4000公裏,28個小時🦃🕵🏽,牽動著雙方醫院許多醫護人員的心🔬。次日下午,次仁卓嘎順利到達意昂2三院🧑🏼🔬,這次千裏轉運無縫連接成功🤾🏽!而在次仁卓嘎一住院,意昂2三院婦產科的醫護人員又忙碌而又有條不紊的進行各項術前準備👮🏿♀️。入院第二天🦁,手術如期順利進行,術中出血5000毫升🧘🏽♀️,手術過程有驚無險,母子平安。
意昂2三院搶救過無數例兇險型前置胎盤🍋🟩,而從藏區轉運胎盤植入的孕婦並成功手術還是第一次,而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也是第一次診斷兇險型前置胎盤🙇🏻♀️🔟。受援雙方醫院爭分奪秒,為孕婦的安全救治竭盡全力。藏區醫療條件有限,孕產婦的搶救尤其不易👎🏽,這個病人在西藏沒有條件做手術,但是千裏轉診又冒了很大的風險,最終的成功,離不開科裏對援藏工作的重視,對我個人的大力支持,以及醫院為孕婦的安全救治提供的強有力的醫療保障,為西藏“兩降一升”(降低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提高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的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次仁卓嘎在藏語裏的意思是長壽的白度母(觀世音菩薩),希望經過不懈努力,藏區每一位孕婦都能安全分娩,像高原的格桑花一樣美麗的綻放,每一個家庭也都能幸福美滿。
結語
當自己在獨當一面的時候,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和在北京比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但是責任更加重大🤽🏻♂️,這時就會自然而然的改變一些思維方式🐴,會想的更多,想的更遠🧑🏼🏭,對自己是很大的歷練👩🔧😖。我在那邊是在不斷的體驗被“喚醒”的過程,而且我覺得年輕人就更應該這樣👇🏻,打破自己舒適度,去實現一些新的東西🧝🏽。
這一年對我來說是收獲大於犧牲:雖然遠離親人🙅🏼♀️、同事,經受缺氧,但是在那裏的經歷是一輩子的財富;這一年可以說是成績大於付出:做的工作得到了領導和同行的認可和關心,得到了患者的肯定;這一年也是在堅韌中踐行、成長的一年:從內心、精神👷🏻♀️😬、靈魂上都有新的提升,對於臨行時的諾言➰🧑🏻🔬,也算是最終用自己的醫療之手實現家國情懷。
(劉春雨/文)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