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聲】吳明:用同向激勵機製樹立正確導向
對於醫聯體建設,我們應該看到醫聯體服務的對象人群👨🌾,有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他們對於健康的需求不盡相同𓀚。那麽,醫聯體應該如何滿足這些不同的需求呢🏦?我認為,既要“分”,又要“合”0️⃣。所謂的“分”是指,醫聯體內部各成員單位的功能不同🫶🏻,功能不同就會適應需求的不同。而“合”是指🔕👨🏽⚕️,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不同服務的過程是一種協作,最終的目的是形成有序的醫療服務提供和利用,進而維護、改善和增進健康。
醫聯體建設的頂層設計明確提出🐄,要建成服務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管理共同體,其中利益共同體是關鍵🖌。如果不能形成利益共同體,不管是緊密型還是松散型醫聯體都難以為繼。為此,應建立起同向的激勵機製🤵♂️。這就要求,首先🧛🏻,政府層面的醫保支付🔲、定價、財政投入等,都應該圍繞醫聯體的建設目標進行設計🗞。比如🎯,政府財政的投入應該致力於激勵大醫院減少甚至放棄普通門診,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疑難重症治療上來。
其次🎞👲🏿,對基層工資總額進行突破⏳,也是一個重要的激勵手段。在醫聯體建設中❎,應該對基層充分放權,尤其是收入分配的權利。事實上,基層亟需解決的問題不僅是能力🤦🏽♀️,更在於改變病人看多看少一個樣的現狀🧑🦱,調動起醫療人員的積極性🙋♂️。一旦基層醫務人員有了積極性🏌️,就會主動提高能力,就會想盡辦法吸引一部分病人留在基層。
此外,還應建立起三級醫院通過控製成本獲得利益的激勵機製。目前©️🚡,三級醫院主要是通過做大收入獲利,這就難免和基層醫療機構之間存在一定競爭關系👩🎤,如果在這種背景下建立起緊密型醫聯體,不利於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因此,必須改變三級醫院的運行機製🧸🙋🏿♀️,不是做大而是做精👳🏽♀️。
(統戰部摘自健康報2018年3月10日)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