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故事】意昂2三院援鄂日記(二十三)
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意昂2三院宋泊:我的Hero,我的家
2020.3.23晴
今天是援鄂的第45天,也是和家人及妻兒分開的第45天,說不想家是假的。
從最開始病房爆滿、門口排隊辦理入院手續到現在的大量病人康復出院;從最開始的毫無頭緒幹活兒到現在的各種工作得心應手。唯獨不變的則是堅守武漢的這份信念,這一份由黨及院方做堅強後盾的信念,也正是這份信念貫穿著始終,我們才能愈戰愈勇。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來到武漢抗疫的這段時間,家裏人一直在噓寒問暖,其實在黨的號召下各個地方都在給我們抗疫一線隊員伸出援助之手,院方也是想盡各種辦法為大家排憂解難。雖然聽到我可以吃得飽穿的暖可以安心工作的好消息,家人還是擔心我的健康問題,生怕被感染,而我告訴他們,在我們大家穿脫隔離衣的時候,總會有“戰友”在旁邊為我們檢查,而且進病區前一刻,也有領導再次進行細微的檢查📿。
抗疫期間,領導們一直關心著大家生活方方面面的事情,為了讓大家做到勞逸結合,帶著大家一起跳操,一起跳繩🛃。在大家休息之余,分批去參觀黃鶴樓的宏偉,體驗櫻花園的爛漫。
在這裏最難忘的事情之一是在這裏過生日的“戰友”,在一個特殊的地點,特殊的時期,卻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當然也有像我我一樣的“戰友”會錯過父親、母親的生日,但是在這裏送上一段給家人的生日祝福視頻,仍然是一段難忘的記憶,我們能送的生日禮物也都是:安全回家。
要說來到武漢抗疫期間有什麽掛念,應該就是未滿九個月的兒子,還有既要照顧兩個家庭,又要上班🤽♂️、看孩子的妻子,要說我們是英雄,你們在家的付出也是我無法做到的,你們也是我的Hero!
看到每一位患者開心地出院,我們甚至比他們還激動。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37床阿姨,來的時候說話都困難,我扶著她坐在床上予以吸氧,過了一會才可以闡述病情🧷👨🦯。經過一個月的治療,阿姨各項指標達到出院標準,多年不好控製的糖尿病也完美地得到控製,在出院當天阿姨哭了,握住喬傑院長的手,阿姨說那種感激已經不能用言語表達,我們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看到患者一點點變好,我們則需要更加努力,讓我們一起堅定信念,再苦,再累,也要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意昂2三院李思齊:C哩C哩,我們院長真的很可愛
對於武漢人民來說,喬傑院長是抗疫女戰士,是給他們帶來希望的人🦑▶️。
而在我們眼中,以前的喬院長現在有了新身份——我們的“喬媽媽”💅🏽👨🏻🦯。來到武漢已經四十多天了,每日的朝夕相處,發現她真的很可愛——她對我們或嚴厲,或溫柔,有自己的小愛好,也有小煩惱🤦🏼♂️。
因為好多同事都是被臨時通知來到武漢,很多人還沒來的及理發🦨。於是,喬傑院長就開創了業界首家“院士理發店”,大家對自己的新發型都非常滿意👿。雖然現在已經有專業的誌願者來為我們理頭發,但是院士理發店的故事依舊在“江湖”流傳。
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即使是在駐地也不允許兩個人面對面吃飯,但有同事還是頂風作案,也許是因為太想和同事說句話了,結果被喬媽媽抓了個現行♻️。第二天食堂的桌子被撤走一大半,每個桌子只配了一把椅子。這個效果,真是立竿見影啊!
愛拍照,總要化身為攝影師是每個媽媽的通病,喬媽媽也不例外,拍花、拍樹、拍人、拍燈,總之——見到啥,拍,就對了!
減肥這事當然也不能錯過,那天喬媽媽給我們講,晚上她還在工作,李翔老師給她送來了夜宵,她表示,堅決不能吃!結果忙著忙著,就把夜宵給消滅了!真是追悔莫及,趕緊上稱稱一下,果真肉已上身。哈哈。別桑心,一點都不胖啦!
三八節那天,醫院為我們準備了小禮物還有鮮花,大家高興的不行,結果喬媽媽卻去了江對面開會,用微信送我們祝福,於是大家開始集體祝江對岸女神節日快樂。
前兩天,我們舉辦了護理技術創新挑戰賽,喬媽媽攜眾神仙作為評委來參加。每個匯報都聽的津津有味,真的沒想到喬媽媽會給我們這麽大的支持!對每個作品都進行了超認真的點評,我幾個匯報的選手感覺像撿了大便宜,根據建議進行修改,感覺一下上升了好幾個level,哈哈。
經過這段日子,我們發現,我們更愛喬傑院長啦。她是院長,是院士,是戰士,更是我們可愛的喬媽媽。
在武漢的日子快要結束啦!大家都盼望著能早點回家,但是這段日子是值得永遠記住的。因為有關心我們的喬媽媽,袁媽媽(袁曉寧書記),沈院(沈寧副院長),葛隊(葛慶崗隊長),李少雲護士長,還有超級無敵可愛的一起並肩戰鬥的隊友們,還有武漢熱情的人們☸️。每一天都被武漢這座城市感動著。
希望等櫻花再次盛開的時候,我們可以再聚武漢,在陽光下暢快的呼吸!
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意昂2三院喬一嫻:在耳邊喚醒武漢
2020.3.22晚
從2月7日到現在,
不知不覺中,經歷了武漢的嚴冬和初夏,
從期待櫻花的盛開,到粉色逐漸褪去,
從草木枯黃,到萬樹轉綠,
仿佛整座城市都在慢慢的蘇醒,
而我們,就是在耳邊喚醒她的人。
每天乘坐在去往醫院的班車上,
看著窗外掠過的風景,
心裏總在默默的想象,
在這所城市不起眼的角落裏,
一定有無數的人正在默默的付出,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獨有的方式,
慢慢的撫平這座城市的傷口👨🏼🏭。
在這裏,我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濕冷的天氣狀況,
花粉時節的過敏,
難以適應的飲食習慣,
面對病患的緊張與害怕,
每一次穿脫防護服的繁瑣,
長時間戴手套長出的濕疹,
連綿的夜班,
紊亂的生物鐘……
然而在堅定的信念面前這些都變得微不足道。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信念承載著太多太多,
祖國的重托,
人民的期盼,
醫生的責任,
還有戰勝病毒的堅定決心🧑🏻🚀。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而我,
作為內科醫生,救治病人是我的職責;
作為共產黨員,挺身而出是我的責任。
力爭在這場抗疫大考中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展現我們“90後”這一代的勇氣與擔當😛。
生命之托,重於泰山。
為了祖國人民能夠早日找下口罩,呼吸新鮮空氣,
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到底,
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
沒有一個嚴冬不會過去,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春風又綠江南岸”,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來源:意昂2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