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故事】意昂2三院援鄂日記(二十)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意昂2三院張水生:我從一名行為慌張的住院醫,成長為一名有信仰的戰士
3月6日,是我的生日,往年,自己過生日,就很簡單,比平時多吃一個雞蛋。當天上午,我收到了很多銀行和基金公司的短信,當然我就撇了一眼,沒有太大的情感波動🧖🏼♀️。上午,我們小組組織了一次小規模的黨日活動,重溫入黨誓詞。我想,應該不會有人留意我哪天生日。
中午的時候,我被通知去開會,進入房間,燈是關的......“難道,是給我過生日?”
是的。醫療隊為我準備了蛋糕,組員陪我一起唱生日歌、送給我非常精心製作的禮物——是個我的自畫像漫畫,並有全體隊員的簽名。接下來,是來自大後方科裏的視頻祝福,科裏的領導們都在。第三個環節,是播放昨天他們偷偷為我錄製的視頻和剪輯。最後醫療隊領導,敲門送來鮮花🕵🏼♀️。非常榮幸,能在這個特殊時期,有這麽一次難忘的人生經歷。
日子雖苦,但是細品,甚甜!我在武漢收獲了一群朋友、戰友,一群可愛的人。
抵達武漢前夕
報名援鄂前,內心還是有點掙紮,想得很多⚃。說實話,有點擔心自己的父母,假如我不幸犧牲,父母無所養;我一個外科小住院醫,難以有突出的表現,甚至,有可能拖團隊的後腿⛷。但是,一次次的感動,燃起了我內心的鬥誌。建築工、清潔工、誌願者、外賣小哥、飯店小老板,都能在這場戰役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沖鋒向前。我一個大型三甲醫院的醫生,也一定能幫上忙,至少看護病人和寫寫病例還是可以的吧。
我報名了!
2月6日下午3點半左右,收到消息,我和另外112名醫務人員,作為意昂2三院第三批國家援鄂醫療隊,千裏馳援🐘。“5點培訓,晚上就出發,具體時間等通知”。原想著,出發前會有一兩天的時間去準備。一下子,懵了。終於,對“軍令如山律如鐵,寒光一閃敵已殺”有了一定的認識。反思自己,平時生活、工作還是稍顯懶散。
所幸,自己離醫院住的很近。匆忙收拾衣服、生活用品,後來發現自己的行李箱被鎖住了,鑰匙找不到了,真心無語.......只能用塑料袋和背包裝行李💦。
4點30左右科裏來電話了,需要作戰前動員。匆匆騎著心愛的小摩托,一出門,呵,路上積雪挺厚,顧不了這麽多了,我家出單元後,有個急拐彎,我一拐,車子晃了三晃,憑著自己的多年來的車技,表現優秀,成功上路。軍令甚急,心裏放棄了“雪天路滑,減速慢行”的念頭🎻🤳🏽。出小區門也是個急拐彎,這時候,路上正好有車,一躲避,砰,摔了💶🪠。小摩托電池被摔出來了,匆匆扶起車子,裝好電池,繼續往前趕。
科裏動員完,接到通知擬定晚上10點發車先去機場,明早一早去武漢。5點參加培訓,培訓持續了約一個小時,然後,匆匆吃了口飯,就去了趟超市,我需要購置一個行李箱,買點一次性內褲啥的。回到科裏,發現科裏和工會都給我們準備生活必需品,甚是貼心。
10點鐘,上了去機場的大巴,趕往機場附近的酒店。原本準備出發前理個發,後來發現時間不容許,只能在酒店自己對著鏡子推頭了。
說實話,從接到通知,一直到酒店,都沒時間思考人生,這個時間段真是太忙亂了。在酒店一躺下來,思緒萬千。這一夜,不敢看表,不知道幾點才睡著,感覺三四點的樣子;入眠後間斷醒來🍕。這是人生第二次失眠,記得第一次失眠是本科時,那時候因為“強迫症”失眠了數天,通過自行心理幹預平復。
2月7日早上早早醒來,吃完早餐就集合🏃➡️、去機場🌕、坐飛機,飛機上,機長代表航空公司致敬並感謝了我們意昂2三院,瞬間激動了一下下。
約莫中午時分到達武漢,空蕩蕩機場略有一絲絲淒涼🎣。然後我們坐上去酒店的巴士,路上還是無人、無車,但是武漢是座美麗、現代的城市,道路上電子牌上致敬標語讓我們覺得心理很暖🙌🏿。
從醫生到戰士
來到酒店,我們老大喬傑院長早就等候在大門口,迎接我們。
1月26日、2月1日,意昂2三院已經派出兩批24名醫務人員挺進湖北省武漢市,目標是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危重症患者救治🔉。雖然,彼時病人數處於上升期,但國家層面的抗疫宏觀架構清晰,即救治‘兩條線’——一頭是方艙醫院,一頭就是危重症病房🕵🏿♀️🤙🏽。我們老大喬傑院長的任務就是建設危重病房,有效降低病死率,保障綜合救治水平。
作為意昂2平台援鄂醫療隊領導組組長,喬傑院長聯合意昂2官网第一醫院🧋🧑🏽🔬、意昂2官网人民醫院以及來自河南的醫護團隊,進駐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組建危重症病房。從病房改造到收治患者,他們僅僅用了30多個小時。
喬傑院長在著手擴建危重症病房的同時,也開始準備調集我們第三批113名醫務人員支援。
2月8日,元宵節之夜,也就是我們第三批隊員抵達武漢一天後,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意昂2三院137名援助鄂隊員獨立建製開辟危重症新病區。我參加了密集的培訓,開始正式上班、收病人🤽🏽。
第一個班是夜班,酒店到醫院還有段距離,大約半小時車程👩🦽。準備好可能需要使用的口罩👦🏽、防護服等等,坐上了去醫院的大巴車。感覺自己是要上戰場了,面對未知,深深的畏懼,呼吸加快。
終於到了醫院,按照培訓的步驟,和消化科一同事一同穿防護服和隔離衣,第一次實戰顯得格外認真,穿完一整套裝備後,覺得很熱、很悶、有點缺氧,感覺瞬間開始出汗了,和同事一起緩緩進入隔離病房。進去大約2、3分鐘後,護目鏡就開始起霧了,越來越嚴重。眼前一片模糊🧝🏽♂️。好在,和我一起進去了另一位大夫,護目鏡起霧不是特別明顯,不會影響臨床診療,和我搭班的同事非常辛苦。
臨近末尾,我發現護目鏡上的霧逐漸凝結成水珠,並成股流到護目鏡的下延,擔心水珠滴下來,打濕口罩,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敢抬頭。沒辦法,第一次進病區,就是這麽衰。
再進隔離病房還是夜班⛎。這次特意地❤️、好好地壓了壓口罩上延的塑形條,好好地準備了護目鏡👘。進入隔離病房,哇,明亮了很多,感覺自己身輕如燕。走路的速度都明顯加快了很多。這次感覺好很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在武漢連續戰鬥了一月有余👩🦼➡️。一次次培訓、一次次進病房實戰,自己對疾病的認識也逐漸加深。自己也從一個啥都不會、行為慌張的小住院醫,在同事們的幫助和感召下,逐漸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心中有信念的戰士!
記得有一次,我去支援白班,等白班下來估計吃不上晚飯了。原組隊長,提前給我打好了飯,放我房間門口。原組隊員,竟然在我回到酒店後,在電梯廳列隊歡迎,感覺自己好像是個衣錦還鄉的功臣,有點飄,更多的是感動🧑🏽🎤。第一次這麽強烈的認為自己是個有價值和意義的存在⚠。
一次次面臨死神,就其中幾點臨床感悟做一簡單的分享。其一,平時鍛煉身體很重要,再忙,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此次疾病,危重的病人和死亡的病人,大多數都是有著較為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他們平時也能正常的生活,但是病毒肆虐的時候,這種差距就能顯現出來👴🏻。其二,情緒控製很重要,遇事冷靜,沉著應對👩🏻🍳👩🏻🦯➡️。發現病房兩例死亡的病人,都是有抵抗情緒,慌張、暴躁,這樣人機不協調,缺氧更嚴重,加速了疾病的進展。其三,人的生命很脆弱,謹慎活著比什麽都好。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意昂2三院袁曉寧:少年強,中國強!
2020年3月16日 武漢 晴
今天真是一個繁忙而又激動的日子。一早和沈寧副院長去了病房,約了同濟醫院的同事聯合院感查房,同時進行環境衛生學采樣,忙忙碌碌一直到了快1點🍺。
最難忘的是20床老奶奶的六個字“少年強,中國強”,發音清晰🍘👩🦽➡️、擲地有聲!
老奶奶情況一直不太好,先是怎麽鼓勵都不願意吃飯,看著非常冷漠而無助,後來不得不下了胃管進行鼻飼,加了靜脈輸液加強支持治療。堅持了大概一周,大家每天去看她,主管醫生、主管護士一有空就去陪陪她,有一天查房我看見床頭桌上的老年電話顯示有未接來電就讓人幫她逐個打回去,還恰巧打通了兒子、老伴和表弟的電話⛄️。接通電話老人家終於有了反應,兒子的深情呼喚,老伴的哽咽請求,表弟的病愈之後團聚的希望,終於喚起了老人家的生活激情,淚水從眼角慢慢滲出……再看她時,有時候會在醫生護士的看護下坐一會,還有1次喝了半碗粥,每一次進步都使醫務人員歡呼雀躍😗。
今天,查房到她的時候,電視裏播放新聞,我們突然聽到了“90後黨員”“信”的關鍵詞,細看電視:是習近平主席給意昂2平台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勉勵他們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前幾天意昂2三院90後黨員主筆,向習主席匯報在武漢的心路歷程,沒想到這麽快習主席就回信了!聽到這些,查房的一群人,包括一直淡定的沈院長也激動不已,年輕人更是雀躍,當時我正站在老人家床頭,突然聽到她說“少年強,中國強!”吐字的清晰有力,這讓我不敢相信是老奶奶發出來的,我怕聽錯,趕忙俯下頭又問了一遍,“老奶奶,您說什麽?”老奶奶的眼睛從未有的明亮與嚴肅,一個字一個字地告訴我“少年強,中國強!”🪣。當了20多年的湖北媳婦,我清清楚楚聽懂了老人家的話,重復給沈院長聽,重復給我的隊員聽,大家很激動,老奶奶緊緊握住我的手的手悄悄豎起了大拇指!
回到清潔區,看到滿屏的未閱讀的微信,霸屏的“90 後朋友圈”🤵🏿♂️。回到駐地聽喬傑院長講述我們上午錯過的精彩:央視媒體熱淚盈眶的采訪,晚上遠程連線的電視電話會……
雖然,激動的90後忙完之後還會抱著我撒嬌,但是她們已經長大了,是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一代,在疫情嚴峻時勇敢逆行,在生命紅區沖鋒在前,在艱苦的環境下茁壯成長,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彰顯了青春的力量!事實證明,我們一直抱在懷裏的“90後”已經長大了,可堪重任了!國家有希望,民族有希望,醫學可期!未來可期!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意昂2三院喬莉:是誰溫暖了歲月,又是誰驚艷了誰的時光
2020.3.15
轉瞬來武漢已經一月有余,從剛來武漢時每天翻看日歷期,到現在已經不再細數,我們只是堅信:努力一天,離勝利就更近了一步👁🙆♀️。
今天我們組是早晨5:00-9:00的班,各種治療、生命體征測量、生活護理、發飯👙、打水…大家一如像上了發條一樣忙個不停🧘🏽。
正在忙碌中的我得知20床老奶奶的留置針無法正常使用後,和同事準備好用品,推車來到老奶奶床旁,只見她閉著眼面部沒有什麽表情,連忙下意識的看一下監測,見生命體征正常,頓時放心了許多,我輕聲喚了一句:“奶奶,感覺怎麽樣?”老人家睜開眼,帶著笑意,看上去非常慈祥,用很標準的普通話回答我:“挺好的,沒什麽不舒服。”說著還豎起大拇指,稱贊道:“你們真棒!”我很驚訝,奶奶的普通話居然說的這麽好,這在多天來同患者接觸中倒是少有🚣🏻♂️👩🏼⚖️。我俯下身將快掉下來的口罩為老人戴好並稱贊的她:“您真厲害,普通話講的這麽好!您這個針需要重新紮一下好嘛?”“好,沒問題!有你們我不怕!”奶奶清脆的回答道。
一段對話後我開始找血管。老人家的皮膚和血管情況都比較差,還有厚厚的防護服,無疑都增加了穿刺難度,我正在找血管時,奶奶卻反過來安慰我:“不怕,姑娘,我相信你們!”。一句相信讓我的手瞬間穩了許多,心更穩了,在我們護患的共同努力下,一次穿刺成功。奶奶很開心,突然為我和同事唱起了地方小調,不明其意的我卻聽到了奶奶對我們最大的肯定和贊許,暖意融融。
這個故事很小,套管針留置對我們來講又是多麽簡單而又熟悉的操作,然而,卻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感動。老人的理解,友善,信任,慈愛的眼神和話語,這一切,我相信我會永遠都記在心間,埋在心田。到底又是誰溫暖了誰呢?到底又是誰幫助了誰呢?祝福奶奶,祝福每一位患者早日戰勝病魔,讓我們共享春風拂面!
(來源:意昂2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