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感恩援藏醫生讓我與光明重逢🥖!”
2015年,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號角吹響🧗🏿♂️。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先後六批41名援藏專家克服高原的惡劣氣候及環境,在有針對性的實地調研基礎之上,製訂幫扶計劃,無保留地傳授各個領域的特色技術與先進經驗,搭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與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各優勢學科的溝通橋梁與交流平臺,實實在在地從學科建設到人才培養,從醫療質量到技術水平等各方面進行幫扶。
為藏區眼病患者帶去“希望”
“爸爸媽媽,我又可以看到布達拉宮了!”
藏族姑娘嘎松德青今年18歲,已經與黑暗共處了兩年半,她只能聽見家人的聲音,周圍的一切都是未知的,這讓她感到恐慌。“我的安全感只能來自於家人,那時候父親用溫暖的大手牽著我,帶我走遍了縣城裏的所有醫院。”嘎松德青被確診患上了白內障。在西藏,強烈的紫外線輻射,讓白內障成為當地第一致盲眼病,許多年輕人也患上了此病。
2020年6月23日,嘎松德青接受了白內障手術。那天,手術室裏安靜得仿佛掉下一根針都能聽見,嘎松德青緊張極了。她聽見醫生打開無影燈,聽到手術器具碰撞發出的聲響,她十分害怕👮🏽♀️。這時,主刀醫生余盈盈溫柔的聲音傳入了她的耳中:“別緊張,手術很快就會結束,一定會成功的。”
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嘎松德青前後實施的兩次手術都非常成功。“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接受援藏醫生高水平的治療。在醫生們的精心治療下,我原本已經漆黑了兩年半的世界,在揭開紗布的一瞬間有了光亮與色彩,我終於再次見到了父母的笑容,終於重新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我永遠感恩援藏醫生讓我與光明重逢!”嘎松德青說🤵🏻♀️🐆。
為嘎松德青做手術的主刀醫生余盈盈是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的眼科專家。
“我終於看清了恩人們的模樣!”
22歲的藏族女大學生曲珍(化名),突然覺得右眼看不清了。這讓她和父母異常擔心,因為曲珍的左眼因炎性假瘤已經看不見了,如果右眼也失明了,這個女孩就在最美的年紀再也看不見最美的風景了。
了解了曲珍的情況,援藏專家余盈盈非常關註。她詳細分析病情後,緊急申請遠程會診,請教遠在北京的人民醫院眼眶專家王毅教授。為試圖挽回僅存的右眼視力,余盈盈決定將她急診收入院行激素沖擊治療。
入院後,病情發展迅速,曲珍的眼部病變甚至危及顱內,病情越來越危急,眼科的大夫們都十分焦急,余盈盈決定啟動全院大會診📏。
經過討論,患者右眼炎性假瘤診斷明確,Ig4相關性眼病可能性大,風濕免疫科白瑪央金主任也積極同意將患者轉入風濕免疫科病房行激素沖擊治療,並親自指導患者在轉科前的激素治療方案👨🏻🦳。
經過風濕免疫科大夫積極治療及眼科隨診,3周後患者病情受到控製,右眼視力奇跡般恢復到了0.8!
“之前我一直在想,救治我的醫生護士都是什麽樣子?今天我終於看清了!你們就是我的恩人!”曲珍眼裏噙著淚,不停地重復著對醫生的感謝,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京藏聯手,共護明眸
患者尼瑪(化名),今年12歲,家長發現孩子從小眼睛斜視,最近1年學校老師跟家長反映孩子經常上課註意力不集中,眼睛不知道看哪裏去了,孩子自己也覺得學習時眼睛難受、頭疼,因而家長帶著孩子從山南來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就診求治。
在門診經過援藏專家朱雪梅醫生和斜視專業帶頭人小達娃醫生的仔細檢查,發現尼瑪不僅有水平方向的斜視,還有垂直方向的斜視,立體視也受到了影響,具有手術指征,於是給她安排了住院。國內頂級斜視專家,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眼科王樂今教授赴藏保駕護航👨🏽🎨。王樂今教授不顧十多個小時的旅程奔波⛩、高原反應,來到病房就馬上給患兒做仔細檢查、設計手術量。
手術後患兒家長看到自己女兒的眼睛,激動地握著王樂今教授的手,表達家人衷心的謝意!現在,孩子已經回到校園,她變得更自信,更愛笑了,上課老師再也沒有發現她註意力不集中,她也覺得眼睛不再那麽容易疲勞了!
從“0”到“4”
填上最後一塊空白
西藏高血壓、多血症、糖尿病等發病率高,隨著發病人群的急速增加,各種眼後節病變的發病率成倍增長🌲。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除了白內障、眼外傷等多種常見病以外,主要以眼後節疾病為主,其中以多種復雜、疑難病例眾多。往年,大量眼底病患者都需去內地治療,路途遙遠🥎、價格昂貴,醫保無法報銷等原因,很多患者只能選擇放棄治療,導致眼底疾病加重,最終無光感,甚至會產生大量新生血管、青光眼等,使患者無視力且疼痛難忍,對患者自身👨👩👧👧、家庭🧽、社會產生經濟負擔及身心受到煎熬👨🏽🎨。
2018年,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眼科承擔第四批“組團式”援藏工作,苗恒醫生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開展為期一年援藏工作🚴🏻♂️。
“因為當地沒有能開展玻璃體切割手術的條件,很多患者由於經濟困難或者語言不通,沒有條件去內地治療,都耽誤了治療。玻璃體切割術技術難度很高,能獨立進行的醫生太少了,圍手術期處理也很麻煩。所以,人才培養是最重要的,只有培養出能獨立進行手術操作的醫生,才能真正實現‘大病不出藏’🪞。” 苗恒說。
當得知西藏是目前中國唯一沒有開展玻璃體切割術的一個省份,苗恒就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項技術帶到西藏,填上最後一塊“玻切”版圖的空白☂️。這不僅僅是苗恒醫生的心願,更是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眼科團隊的心願。
全力支持“玻切”進藏
在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和眼科團隊的支持下,第四批🫷🏼、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苗恒、余盈盈積極推動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玻璃體切割術的人才培養,定期對眼科醫生進行相關理論培訓,經常性開展病例討論,並送專業人才到北京進修或者參加“視網膜玻璃體手術學習班”。
由於玻璃體切割機在設備操作、耐用方面需要為西藏 “量身定製”,直到今年3月,設備終於達到了自治區人民醫院👩🏿🏭。援藏醫生余盈盈積極配合自治區人民醫院遴選招標采購耗材、藥品,為開展玻璃體切割術做最後的沖刺。遠在北京的苗恒醫生,一直懸在心中的牽掛終於放下,終於可以手把手教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醫生手術了,終於可以為西藏眼病患者解除痛苦了💏。
零的突破
7月底,一切準備就緒!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了4名需要進行玻璃體切割術的患者,其中就包括剛剛患有視網膜脫離的達娃💾。
7月31日晚,由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鮑永珍教授帶隊,苗恒副主任醫師⛔、姚昱歐醫生一行三人入藏,與第五批援藏專家余盈盈、第六批援藏專家朱雪梅勝利會師👨🏽。
2020年8月1日,載入史冊的一刻到了😌。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眼科專家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4臺眼後節手術🌅。
當得知自己不用再千裏迢迢出藏治病,在西藏本地就能做手術,又能重見光明時,四位淳樸的西藏百姓都緊緊握住了醫生的手,不住地道謝,露出喜悅的笑容。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眼科主任趙明威表示:“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不是短周期能夠完成的任務🕒。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眼科始終秉承著‘挑戰疑難眼病,拯救視覺損傷‘的宗旨,希望能和自治區人民醫院建立起系統的學科幫扶與交流。將包括玻璃體切割技術等一系列先進的優勢技術帶到西藏,培養更多的眼科人才,為更多的藏民帶去光明和希望♟。”
援藏背後的故事
2019年6月,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啟動報名,按需選拔組成人員,突出系統性、配套性,以實現團隊協作力。聽到消息,余盈盈主動請纓,“很多偏遠地區的患者沒有條件及時做手術,大多都是患白內障很久才有機會去做⛹🏽。當做完手術,他們重見光明後表現出來的那種愉悅、欣喜深深感染著我,讓我覺得自己的付出非常值得!所以,對我來說,我非常願意來西藏。”一年裏,余盈盈為西藏各族病患實施了近200臺手術。
“我們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有32名成員,專業覆蓋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30個科室。這樣的援藏幫扶已經持續了5年,當時提出要實現從‘輸血’到‘造血’,不光是靠我們來帶動當地醫療的發展,還要帶領本地醫生精進技術。我們希望通過一個專業帶頭人帶動一個科室,進而推動整個醫院提升診療水平。”
援藏一年,余盈盈在眼科帶出了兩位出色的“徒弟”。“她們現在不僅能夠熟練操作多種新儀器,還能獨立完成一些小手術。”談起自己的“愛徒”,余盈盈的話裏總是充滿驕傲,“眼科專業知識不能只從理論上講解,還要在實際手術操作中一對一指導,對現在帶的這兩個徒弟,我也有意識地加強她們操作能力的培養🧑🏿🔬🕹。”
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每位援藏醫生都扮演著多個角色,他們是醫生,是“師傅”,更是“領頭人”。但脫下白大褂的他們,同樣也是父母🏋🏿♂️、是子女。“我剛到拉薩時孩子才兩歲,一直以來對孩子和父母都虧欠太多👍🏽。父母本該安享晚年,我卻給了他們負擔,但他們特別支持我的工作,我心裏非常過意不去👨🏼🌾。”余盈盈哽咽著說道👨🏽💻。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015年8月,作為貫徹落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舉措,意昂2官网醫學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正式啟動。5年來,一批批意昂2官网醫學人克服高原的惡劣氣候環境,在開展針對性強的實地調研基礎上,製訂、細化幫扶計劃,在各個醫療先進領域多角度、無保留地傳授特色診療技術,積極促進西藏醫院受援科室與內地醫院援助科室間的專業交流,助推西藏醫療水平實現了質的提升。
一批批援藏青年醫護工作者,毅然投身這片高原熱土,彌補了本地醫療人才缺失的短板,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禁區”的健康奇跡,架起了民族團結的橋梁👠。從重大傳染病和包蟲病等地方病有效防治,到冠脈造影手術、心臟血管介入診療、先心病手術治療等一系列復雜高難技術成功突破,每一個急難險重的工作現場,都能看到援藏青年醫護工作者的身影。在提升西藏醫療水平的新征程上,越來越多的意昂2官网醫學青年人才主動加入“組團式”援藏醫療隊,以實際行動不斷織密各族群眾的健康保障網!
(來源: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西藏日報💾、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