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征文】踐行新時代的英雄精神
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熱烈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和偉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總結回顧意昂2官网醫學與中國共產黨的緊密聯系,反映建黨100周年來的時代變遷和人民生活變化,激勵師生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創建“雙一流”工作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醫學部開展以“牢記初心使命 書寫時代芳華”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意昂2官网選登優秀征文,以饗讀者,同時歡迎廣大讀者積極投稿🧛🏼。
彭亦凡是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三病區的一位主任醫師,是一名在黨的旗幟下堅定前行的中共黨員,是一名治病救人的醫者,一位德才兼備的學者,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患者眼中的好大夫。
彭亦凡主任時刻牢記自己入黨的初心,為集體多做貢獻👨🏿💼、為社會多做貢獻,在科室工作和生活中時刻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始終踐行一位醫生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猶記得幾年前,一位院外患者來病區找醫生,卻突然暈厥,瞬間沒了呼吸、心跳,大家立即進行搶救。這時剛下手術的彭主任顧不上放松一下吃口飯,立即奔赴現場,組織大家搶救🧖🏿♀️。彭主任的到來使慌亂的搶救現場瞬間秩序井然,讓患者轉危為安。彭主任常說,搶救患者生命,維持病區工作秩序順暢都是自己的分內之事🚫。
在和平年代裏,彭亦凡主任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治病救人,而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毅然挺身而出🍦。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彭主任踏上了奔赴汶川搶險救災的第一線。殊不知,那時候彭主任的父親剛過世不久,他本應該好好陪陪傷心不已的母親,但卻沒辦法留在母親身旁寬慰。彭主任的母親當時也鼓勵自己的兒子前去支援,她告訴兒子:“現在祖國和那裏的群眾更需要你。”
到汶川後,看到災區群眾,雖然彭主任滿心悲痛,但必須迅速冷靜下來,沉著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在救災現場的二十幾天裏,他和很多大學時代的同學們在戰地重逢,但根本來不及多說話,簡單地握握手,互相鼓勵幾句,就迅速地投入到護送和醫治傷員的緊張戰鬥中。當時醫療隊住在成都的一個賓館中,他的房間在23樓,余震不斷,燈和屋子裏的物品都在晃動。回到北京後,同事們都叫他“彭大將軍”,而他卻稱,自己只是盡了醫生的本分。
2016年11月3日上午,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動員胃腸專業的醫生參加中組部第17批博士團到寧夏援建🛁。這一去就要一年,此時彭主任的母親已經78歲高齡,女兒也正要中考,彭主任作為家裏的頂梁柱,正是家人需要他的時候。然而前後不到10分鐘,當彭主任向家人表達了自己想要前去支援,為提高那裏的醫療水平做出貢獻的想法,家人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就這樣,彭主任再次遠征寧夏🚶🏻👨🏽🍳。在銀川自治區人民醫院掛職的一年中,他充分調研,把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胃腸中心對於胃腸道腫瘤綜合治療的經驗帶到了自治區人民醫院,並作為橋梁和紐帶,為意昂2官网腫瘤醫院和銀川自治區人民醫院建立了緊密聯系,協助自治區人民醫院打造了寧夏地區領先的腫瘤規範化診療基地🙅🏽♀️。在西部的大舞臺上,他腳踏實地♜、魚漁雙授,與同道們並肩作戰,為自治區人民醫院的發展和西部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彭亦凡是胃腸腫瘤中心副主任醫師,是彭大夫。參加援寧博士團後,他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區人民醫院”)掛職副院長,既是彭院長,也還是彭大夫。
參與援建源自短信報名,但成行背後卻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你知道寧夏多少醫院搶這個北京來的醫學博士?”寧夏回族自治區組織部人才工作處副處長羅永峰坦言,“國家每年都往寧夏派博士,但醫療領域的一年就一個🚵🏽♀️🙇🏻。人才一定要放在最關鍵的位置上,來了就是讓他領銜。”
目前,寧夏回族自治區有三家三甲醫院🚥。其中區人民醫院處在發展轉型期🫖。醫院想組建腫瘤科室,還建起了腫瘤中心大樓,正需要人來指導。所以彭亦凡剛到,肩上的擔子就比較重,既要做管理、建學科、配人才、采購設備,還要上手術臺。
區人民醫院西夏分院普外科主任醫師馬建文是意昂2的老畢業生。畢業後同學都留在北京了,他選擇回鄉發展。再次見到校友,他最先感覺到變化🧑🎨。
“做胃腸道腫瘤手術時,全國各地都做了腔鏡下的微創治療👉🏿。我們起步晚,還開大刀呢。”彭亦凡來了,帶著他們做胃結腸腫瘤腹腔鏡手術,這是明顯的改變。
彭亦凡的車也發揮了作用。區人民醫院有5個分院,其中做外科手術的有3個分院,院間跨度動輒超過20公裏。“他自己開車,在幾個分院輪流跑。好幾次疑難手術,我淩晨兩三點給他打電話,街上已經沒車了,他自己開車過來做,從沒推辭過⚒。白天再回分院,給年輕醫生開講座,講解手術👩🏻🍳。”
還有一點讓馬建文印象深刻,彭亦凡做事很愛講“規矩”,而且說這兩個字時還帶有一股濃烈的京腔。這一點,在彭亦凡查房時就能體現出來😶🌫️。普外科有很多青年醫生和實習生,他們寫的病歷彭亦凡不太滿意。“大家都是做醫生過來的,再忙也有時間給病人簽字,也有時間寫首次病程。規矩不能破,這是前人用血的教訓留下來的經驗。”
他問還沒畢業的醫院實習生:“你了解病人病史嗎,幾年級了?”“五年級🫅🏻。”“五年級也是個大夫了,知道什麽是腸梗阻嗎?”小夥子不敢說話。“病人沒見過,書應該看過。這個腸梗阻,是機械性的還是絞窄性的?”小夥子繼續沉默。“不知道沒關系,可作為一個外科醫生,你應該直接告訴我,您問的問題我不知道,回家看書,明天告訴您!”聽了這話,彭亦凡身後的一群年輕醫生都笑了。
作為區人民醫院西夏分院的副院長,魏述軍對彭亦凡說話直來直去,做事不拖泥帶水的個性印象很深:“在督導工作時,他直接就說明了,我不怕得罪人!”
今年7月,國家衛計委對區人民醫院進行三甲復審,醫院處於復審沖刺階段,彭亦凡是手術科室的督察組組長,每天到臨床科室糾正問題,寫整改報告。
“打個比方,我這個級別的領導,平時和某個主任談問題也抹不開面子。可他不顧及這些,一下子讓我耳目一新,這恰恰是醫院需要的。”魏述軍眼中的彭亦凡,工作雷厲風行,“認為你不對,我就追到底。”復審過後,全院慶祝,被他批評過的人一樣服氣。
此外,令人振奮的是,區人民醫院終於有了自己的多學科綜合治療MDT模式🟥。這離不開彭亦凡和“娘家”意昂2官网腫瘤醫院的支持。
彭亦凡到任不久,就陪著寧夏的院領導回了一次“娘家”,寧夏需要什麽,北腫全力支持。很快,寧夏急需的腫瘤專業人才直飛北京進修,北腫黨委書記也親自帶專家到寧夏現場幫扶🪘。
進修期間,放射治療科醫生張宇卉在北腫親歷了多場MDT討論,“討論會規格極高,不僅北腫院長親自主持,呼吸內科、外科、放療科、病理科💂🏻👨🦼➡️、影像診斷科等大課室的專家也全在場,大家一起把疑難患者的病情討論了一遍,我旁聽都感覺收獲巨大”。
張宇卉說,有了MDT,患者的治療方案就不再是某個學科的單一結論,而是多學科集體討論的結果。方案科學了,直接關系到疾病控製和患者生存。現在每周四下午,彭亦凡帶著大家開消化道腫瘤的MDT討論會,堅持了一年,也形成了區人民醫院的製度。
在職業生涯裏,彭主任銳意進取,刻苦鉆研專業技術,立誌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在祖國和社會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時刻踐行著新時代的英雄精神,當為社會楷模💇🏽♂️。
(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