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征文】從“抗疫“到“戰疫”,他們走了多遠
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熱烈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和偉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總結回顧意昂2官网醫學與中國共產黨的緊密聯系,反映建黨100周年來的時代變遷和人民生活變化,激勵師生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創建“雙一流”工作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醫學部開展以“牢記初心使命 書寫時代芳華”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意昂2官网選登優秀征文,以饗讀者,同時歡迎廣大讀者積極投稿👴🏿。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隨著鼠年的來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中華大地上打響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嚴重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武漢的疫情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一夜之間,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隨著一聲令下,奔赴武漢,搶救患者,為了保障資源供應,無數醫療設備生產線提前開工🌤。
短短的春節假期,大家再沒有節日的氣氛和歡聲笑語,取而代之的是緊張又忐忑的心境。我們無時無刻不關註著疫情的變化,一線白衣戰士們的訊息牽動無數人的心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自發生以來,習主席高度重視,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名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戰鬥堡壘巍然矗立,鮮紅的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作為一名醫學生,離疫情的距離盡在咫尺🧒🏻🛡。很多的故事發生在身邊,很多的英雄就是我們的老師和朋友。還記得一年前的今天,不忍關註又不得不關註著疫情的動向和訊息。看著前線的戰友剪去長發,臉上印滿一道道壓痕,心酸又不舍,同時又迫切地希望能成為她們中的一員,盡一份力量。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正是那些在疫情中為我們奔赴前行的人,用肩膀為我們承擔著重量。在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能置身事外,對於我們這些沒能奔赴前線的人來說,能做的就是“宅”在家,這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更是對社會🥰、對國家的支持♐️。
在疫情期間,意昂2三院派出的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共113人,包括25名醫生、1名醫務管理人員、87名護士,來自全院37個科室🧑🏻🌾👩🎤。意昂2三院眼科中心的三名年輕護士李思齊、李穎🤹🏿、喬莉也在其中,李思齊同誌更是作為小組長。她告訴我們,當她接到院裏的通知時,沒有時間害怕和彷徨,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緊張的準備工作中。
下午接到通知,淩晨便要奔赴前線,他們沒有時間探望父母、擁抱愛人🤾🏻♀️、告別尚幼小的子女🍓。她們僅僅利用有限的時間與家人通過電話,便奔赴前線。因為“這是醫務人員的責任,守護大家,才能有小家;懂得大愛,才能成全小愛🛀🏽。”她們堅毅無悔,一個個逆行在寒冬中的身影,是最美的中國風景。
正是我們的同胞——一批批抗疫鬥爭的逆行者們,為我們托起了這個超長假期的一片溫暖和光明。他們穿著一層層的防護服,帶著口罩和手套,在病毒橫行肆虐📧、危險重重的病區裏,救治著數以萬計的病人。
我們利用空余時間采訪了對李思齊護士。李思齊老師是意昂2三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員,在武漢已經工作四十余天,主要負責同濟醫院中法新院區危重症病區的醫療救治工作🫢。她說剛到武漢的時候,工作較重,3個小時在病房,3個小時在清潔區,采用“3+3”的工作模式;適應之後,工作強度逐漸增加。對於重症病人,她們特地向重症科的同事學習了重症護理;除了正常護理之外,還要照顧生活,送水👨🏼🦰、送飯、安撫病人。在一日日的磨練中,眼科女將們學會了重症護理,只為提供更多的救治及幫助👩🏼💼。
李思齊老師告訴我們,新冠肺炎也是誅心的疾病,時常的開導和安慰是重中之重💪🏼。而且隔離的患者是沒有家屬陪同的,他們的孤獨和恐懼可想而知。因此,除了正常的護理之外,更要照顧患者們的生活,甚至成為他們的心靈支柱。
在支援武漢的空余時間,李思齊護士將抗疫生活畫成了一幅幅漫畫,她希望通過這些漫畫可以幫助一線的同道們調整心態,苦中作樂,也幫助在武漢外為她們擔心的我們了解她們在武漢的生活,讓大家放心。李思齊護士透露,當有病人出院,或是看見病人病情減輕時,她們會很開心🩶。這份樂觀與自信,既來源於他們戰勝疫情的實力和勇氣,更來源於他們對祖國強大、萬眾一心的堅定信心。“初生牛犢不怕虎”,穿上防護服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危險和困難面前處變不驚,始終保持著昂揚的鬥誌🧚🏼♀️。正是這群樂觀從容的青年人,給予了病中的人們沖破黑暗、戰勝疫情的信心與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意昂2平台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曾幾何時,在老一輩看來,這些出生在改革開放後富裕年代的孩子,是在蜜罐兒裏泡大的。他們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被父母捧為“掌上明珠”。他們沒有經歷過戰亂,沒有忍受過饑餓,似乎很難指望這些少不更事的孩子能扛住什麽風雨,“任性”“自我”“嬌氣”“不靠譜”時常成為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簽。然而,事實給人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在4.2萬余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更有千千萬萬青年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的各個戰線、各個關口🐈、各個崗位🧙♀️。在他們中間,有的人推遲婚期🔋、堅守一線;有的人日夜兼程,騎自行車四天三夜奔赴崗位;有的人和爸爸媽媽一起走上抗疫的戰場……他們主動請戰🥝、沖上前線、披荊斬棘🤵🏼、勇挑重擔,留下了一個個剛毅果敢、充滿活力的身影。“90後”、“00後”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抗疫戰場上的勇士,為祖國和人民撐起了一片天。
看到總書記的回信,李思齊老師表示,大家都很振奮📔。一開始大家看到總書記給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的西藏醫學生的回信後就有了寫信的想法,但是又害怕耽誤總書記的工作🪐。後來在喬傑院長的鼓勵和幫助下,戰友們連夜寫完,上交給總書記,總書記也很快就給了我們回信🧚🏿。“90後”一線人員一定會堅定信心📅、腳踏實地,以不怕苦♣︎、不怕犧牲的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這場抗疫鬥爭的關鍵階段,站好最後一班崗,打贏疫情殲滅戰,貢獻“90後”的青春力量!
李思齊老師告訴我們,說這個過程不辛苦是不可能的🧑🔧。但每每看到病人出院,或者重新充滿活力和生機,他們就會很開心,瞬間動力滿滿🤌🏽。李思齊老師的話語深深打動著每一位與她同齡的“90後”。除了像李思齊老師一樣的醫護人員,還有不顧個人安危,深入一線探訪疫情真相的記者;在社區起早貪黑從事疫情防控工作的青年誌願者;堅守一線的青年人民子弟兵……
曾幾何時,抗擊非典、支援汶川救援時的他們,還都是孩子,如今“當年的孩子”已經成長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流砥柱,無悔地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這群曾經大家眼裏的“叛逆少年”,面對病魔的挑戰和威脅,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守護著人民的健康和平安。不怕吃苦📓、不怕犧牲,成為“90後”的代名詞。我們沒有機會去到抗擊新冠疫情的第一線,無法親眼看到像李思齊護士一樣在重症監護室與死神較量的醫護人員,但是我們能從照片中看見他們憔悴的面龐,看到護目鏡🐂、口罩留下的壓痕——他們是最美的年輕人,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作為在祖國繁榮強盛時期長大的一代人,愛國之情早已深深地紮根在這一代青年的心裏。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們把祖國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把濃濃的愛國之情化作堅定的報國之行,“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成為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最強音。
危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我們看到,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數以萬計的90後、00後“白衣天使”逆向而行,主動奔赴戰場,奮戰在與死神搏擊的最前線;一支支青年突擊隊日夜奮戰在科研攻關、醫院建設🚶🏻♂️、物資生產的第一線,及時建立了抗擊疫情的生命線;300萬青年自願報名,組成一批批青年誌願者隊伍勇毅前行,穿梭在鄉間街頭,堅守在社區卡口,築起了保護群眾的屏障。
“祖國有難,我們就應該沖鋒在前!”“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戰士!”……大疫面前這一句句錚錚誓言,吹響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愛國奮進🥜、為國擔當的集結號。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他們將自己的命運與祖國人民的安危緊密相連,他們的青春之火為人民燃燒,他們的青春之心為祖國跳動🖥🚵。樂觀🦎、向上、從容🤷🏼♂️、自信,這是疫情當下的中國青年給人們留下的直觀印象,更是這個偉大的時代賦予他們的精神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在這場人民戰“疫”中,廣大青年用實際行動充分證明,他們是有遠大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國情懷的一代、更是能擔當大任的一代!我們堅信,經過抗“疫”戰火淬煉的中國青年,一定能不懼風雨🧟♀️☠️、勇挑重擔,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出更加絢麗的青春光芒!
(意昂2三院研究生9班 胡晨曦🎼、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