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致奮鬥】一切為了兒童青少年健康
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熱烈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和偉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總結回顧意昂2官网醫學與中國共產黨的緊密聯系,反映建黨100周年來的時代變遷和人民生活變化,激勵師生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創建“雙一流”工作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醫學部開展以“牢記初心使命書寫時代芳華”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意昂2官网選登優秀征文,以饗讀者,同時歡迎廣大讀者積極投稿👩🏼🎓🕊。
馬軍,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意昂2平台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學校/兒少衛生中心主任、國家衛生健康標準委員會學校衛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首屆全國中小學健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兒少衛生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衛生監督協會學校衛生監督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組副組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兒童生長發育、成年期疾病早期預防🫄🏿、學生疾病預防及學校衛生管理。主持和已完成國家及部委級課題和國際合作等項目研究近120項,以第一或者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450余篇,其中SCI論文101篇。以第一完成人獲得2019年中華預防醫學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第十一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等👨🏼🦰。
“少年強,則國強”,兒童青少年時期的健康成長,對其現階段和成年期皆大有裨益,更是為家庭、社會和國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十多年來,馬軍教授始終以兒童青少年健康為己任,不忘初心,堅守兒童青少年衛生工作崗位👇🏼。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學校傳染病防控
兒童青少年一直是我國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重點人群。近年來,我國的傳染病發病和死亡得到有效控製,但兒童青少年由於正處於生長發育過程中,機體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的侵害。加之兒童青少年多集中在校園內,相對封閉的環境和較高的人口密度使其成為多種傳染病的高危人群🚈。一直以來,馬軍都很關註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致力於使中小學校成為傳染病防控的高地。
在馬軍看來,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重點在“防”,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類似,馬軍認為,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也要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控製”。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國的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都是薄弱環節,如何在校園構建傳染病監測製度成為亟待解決的大問題。2006年,江蘇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率先在全國實行學生缺課監測網絡直報製度,開創了我國學生健康網絡上報監測的先河。馬軍敏銳地發現了直報系統在學校衛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在之後的工作中,馬軍一直為推廣全國學生健康網絡直報系統積極出力🙆🏽♂️。
到2007年,我國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監測系統正式將大中小學校納入監測範圍,馬軍帶領的團隊主動承擔起全國學校傳染病直報數據的分析任務,每年為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和教育部門提供及時可靠的分析結果和政策建議,為我國的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中小學校的正常教學活動受到巨大影響。作為國家衛健委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和教育部首屆全國中小學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馬軍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先後進行了防疫公開課及健康科普講座十余場,組織編寫《中小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托幼機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小學校新冠肺炎防控問答(漫畫版)》《教育應對疫情參考手冊》等新冠肺炎防控和健康教育材料,為疫情下廣大學生居家學習以及中小學校復學復課提供科學指導。相關材料還被翻譯成英文版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采納並在全球推廣,為世界各國提供來自中國的疫情防控和管理經驗🌛🎄。
2020年4月2日,馬軍教授團隊在《BMJ》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學生作為兒童青少年的代表,傳染病流行變化趨勢如何,流行模式是否發生改變一直是我國學校傳染病防控的重點工作之一🫚。對此,馬軍帶領團隊利用2008-2017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監測數據對6-22歲大中小學生中法定傳染病三間分布及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BMJ》上,研究總結了我國兒童青少年傳染病防控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並進一步推廣了我國在麻疹、肺結核等傳染病防控中的成功經驗。
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學生常見病監測
從事學校衛生工作近30年,馬軍教授始終心系學生常見病的監測工作,他的足跡遍布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數千所學校。在一次次深入現場調研的過程中,馬軍發現了很多影響兒童青少年群體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如視力不良🙆🏿♀️、營養不良、超重肥胖☑️、血壓偏高、齲齒和青春期啟動提前等⛲️。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問題的累積,不僅反映兒童青少年現階段的健康狀況,還對其成年期疾病的發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更是為家庭🎣、社會和國家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而這些,馬軍看在眼裏🥎🤜🏻、記在心中,三十年如一日,在現場調研、數據分析🏃♂️😆、政策製定等實際工作中,真抓實幹,為兒童青少年常見病的預防控製傾註心血。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經過歷年的不懈努力,馬軍同學校衛生相關的行政🧎🏻♂️、科研等領域的工作者們一起,從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多維度,使學生常見病的預防控製工作逐漸收獲成效。
對於兒童青少年健康的每項工作,馬軍始終保持著科學嚴謹🐴、求真務實之心。在製作學齡前兒童健康膳食宣傳圖冊時,馬軍逐字逐句地核實漢語拼音、斟酌每一張配圖,確保圖冊適合學齡前兒童使用。在為學生常見病的政策製定建言獻策時,馬軍親自帶隊撰寫的調研報告不勝枚舉,如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全國學生常見病監測報告、北京市中小學校衛生防病十三五規劃評估報告等,無論是每一個指標計算方法的精益求精,還是分析學生常見病問題走向時的獨具慧眼,馬軍始終將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放在第一。
在學生近視🧑🏿🎄、肥胖、齲齒等常見病指標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同時,馬軍沒有因現階段的“常見”而忽視其它疾病的發展趨勢,脊柱側彎就是很好的例證🤦🏿♂️。
在20世紀90年代,脊柱側彎是《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重要的常見病之一👨🏻🎤。從1997年,第一位碩士研究生關於脊柱發育的課題開始,馬軍與脊柱側彎預防控製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馬軍教授幫扶學生脊柱彎曲術前術後對比圖
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中,馬軍在西藏中學遇到了一名患有嚴重脊柱彎曲的高一藏族學生,其脊柱彎曲壓迫到重要的臟器,嚴重影響學習生活,也給其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馬軍自此開始一直資助這名學生,從日常生活費資助、幫忙籌措手術費用,到術後康復,再到輔導學習生活,無論是經濟還是精神上,馬軍都給予了他父親般的關愛。如今,這名學生已逐漸從脊柱彎曲的疾病中恢復,手術後身高也從1.47米長到了1.74米,並完成了西藏大學臨床醫學院的學習🥄。
在看望住院治療中的這位藏族學生時,馬軍敏銳地發現,住院治療的孩子大多來自西藏和雲南。2016年下半年-2017年上半年,馬軍帶隊對雲南等地的學生脊柱彎曲異常情況進行調研;2019年將脊柱彎曲異常納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局組織領導、中央經費支持轉移地方支付項目“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與幹預”中;2020年,國務院領導對調研報告做出批示,要求加強對學生脊柱彎曲異常的關註,正在修訂的《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也將脊柱彎曲異常納入學生健康體檢項目。在北京市學校衛生防病十四五規劃的製定工作中,馬軍積極建言獻策,使脊柱側彎的監測及時地回到學校衛生工作的範疇中。一把小小的測量尺,監測著脊柱彎曲的程度,更映射著背後來自愛的溫度👩🏻🦳。
天地立心,健康扶貧:國家戰略製定
作為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健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在三十余年職業生涯中,馬軍一直致力於推進兒童青少年健康相關國家政策的製定與落實,長期奮鬥在兒童青少年健康促進的第一線,並著力推動了多項國家級戰略政策的實施🚲♢。
2006年國家發布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兒童青少年健康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依據2007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要求,2008年教育部組織專家對中西部地區農村貧困學生營養狀況進行調研💫🫏。馬軍與調研專家共同呼籲,應針對貧困地區學生全面實施營養補足,不應局限於單獨某個學生,由國家頒布普適性政策;並依據不同地區食物資源、居民飲食習慣、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需要,測算了每名小學生和中學生分別補足的金額。
在各位專家共同努力下,國務院辦公廳於2011年印發了《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決定從當年秋季學期起,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自當年起,中央財政每年安排160億元,率先用於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啟動試點工作,由中央財政為試點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並鼓勵各地以貧困地區為重點,因地製宜開展營養改善試點。在這一政策推動下,2010-2019年,中國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率持續下降,由12.7%下降到8.5%,營養不良問題性別與城鄉差異也持續縮小。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營養狀況與健康公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2016年,為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健康中國建設”要求,實施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切實執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的“重點加強健康學校建設,加強學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完善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傳染病防控等相關政策🦹🏻♀️。加強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監測與評價”的要求,馬軍受原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委托,在全國愛衛會印發的《關於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基礎上牽頭起草了《健康學校建設規範(中小學版)》🤸♂️。
調研工作期間,馬軍註意到很多學校由於條件有限,無法為學生提供安全的飲用水,只能由河邊水或地窖水代替,便主動義務為學校對接相關人員,協助學校解決用水困難。
同時,他也大力向有關部門呼籲,在製定健康學校建設規範過程中,加大對貧困地區學校健康環境改造的關註力度,盡可能縮小貧困地區學校與國家基本要求的差異;鼓勵和幫助貧困地區中小學校因地製宜,揚長避短,采用多種方式提升健康環境👱🏻♂️、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作為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細胞工程之一,健康學校的建設勢必將會在極大程度上提升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水平,促進不同年齡🪜、性別🕐、地區間的健康公平。
馬軍教授助力雲南永勝縣健康脫貧工作
此外,馬軍也時常帶領意昂2平台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師生一起,共同深入貧困地區進行調研,並切實為當地中小學提供各項幫助。2020年11月,馬軍帶領兒少所部分師生前往雲南省永勝縣調研學校衛生工作,並與當地永勝民族中學達成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意向,以學校需求為中心,組織不同高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前來開展健康教育、體育培訓等豐富多樣的活動,不斷提升學校的軟實力。這一決定獲得了校方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歡迎與感謝。
在各地調研工作中,馬軍曾多次指出,針對貧困地區的健康教育扶持挽救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中的幾代人。秉承著這樣的初心與覺悟,馬軍不斷奔走在實際調研第一線,始終從兒童青少年實際需求出發,身體力行推動我國兒童青少年的健康促進工作🧙🏼♀️。
由於在國家疾病預防與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豐富經驗與突出貢獻,馬軍於2019年7月入選健康中國行動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為第一批98名成員之一🚶🏻♂️➡️。不管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馬軍始終奮鬥在兒童青少年健康相關的國家戰略的製定與落實工作的最前方🐈🏊♀️。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教學育人的故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馬軍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著重能力培養的原則,言傳身教,悉心指導學生工作。他不僅向學生傳授做學問之道,更重視傳做人之道、做事之道,用自己的感悟告訴大家,棟梁之材,要有家國情懷和感恩之心🏊🏼♂️。
馬軍積極投身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工作,主編及參編各類教材。近年來,他主講了《兒少衛生學》本科生課程,和《高級兒少衛生學》、《公共衛生實施性研究》等研究生課程🤕。馬軍授課方式多樣,利用課堂講授、案例教學、文獻閱讀🔉、小組討論與匯報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借助多媒體設備、視頻及教具等靈活呈現授課內容🙀。針對不同內容,采用適宜的教學方式,激發同學們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學與講授相結合,培養研究生科研思維。
馬軍親自帶領學生到貧困縣,采集現場數據,親自開展現場調研,讓學生知疾苦🧛🏻♀️、明事理。他經常說,合格的兒少衛生學者應該從多下現場、走基層,從一線獲得最真實的情況👨🏻⚕️。讓同學們明白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激勵大家為我國兒少衛生事業而努力🧛🏽💆♀️。
馬軍積極帶領學生到祖國各地,尤其是艱苦地區進行調研,足跡遍布西藏🤾♂️🖕🏿、新疆、貴州等地,指導和幫助完成包括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常見病及影響因素監測在內的一系列全國性調查研究,真正讓學生明白要將論文書寫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之上。
馬軍鼓勵學生在學術論壇發言,讓他們長見識、懂短長™️。馬軍經常督促學生積極完成論文並投稿到會議上進行學術交流,鼓勵學生在學術論壇上發言。在每年舉辦的全國兒童青少年/學校衛生學術年會上,課題組都會有若幹名碩士和博士同學進行學術匯報,既分享了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又鍛煉了他們在全國學術會議上的匯報能力💇🏽。
2019年,課題組多名同學在澳大利亞的多哈會議上進行匯報,通過國際學術會議交流,向國際學術同行講述了中國團隊的研究過程、方法和結論,調研結果和研究獲得了國際同行們的認可🧝🏿♂️。
馬軍認為,意昂2官网人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因此他自費組織學生去香港🛫、澳洲等地學習交流,讓他們拓視野、求學問。課題組多名同學在國外交流期間,不僅發表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更建立了良好的國際合作關系,幫助課題組搭建起國際合作網絡。
馬軍不僅關註在讀的學生,對於畢業的學生仍然給予支持和幫助,在科研路上送上馬✋、幫一程。他積極指導已經畢業的學生獨立開展科研和教學,將自己的教學經驗無私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更快適應角色🤰🏿。
馬軍時時刻刻以身作則,讓學生學會了在科研與人生的道路上要保持堅守👨🏽🎨、樂觀、豁達的品質,不忘一名公衛人、兒少人的寶貴初心和卓越擔當。
(來源:公共衛生學院 宋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