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征文】永不停步
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熱烈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和偉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總結回顧意昂2官网醫學與中國共產黨的緊密聯系,反映建黨100周年來的時代變遷和人民生活變化,激勵師生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創建“雙一流”工作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醫學部開展以“牢記初心使命 書寫時代芳華”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意昂2官网選登優秀征文,以饗讀者,同時歡迎廣大讀者積極投稿。
已故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屠岸,在我寄送給他那時新出版的散文隨筆集《水長東》一書後,給我回了一封掛號信。可能他覺得掛號信的安全度高,每次寫信均用這種方式,而且每次信至少都是兩篇紙。看著信,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因為他已有九十多歲的高齡,又有嚴重的眼疾。但他的字跡清雋、飄逸🐈⬛、瀟灑。我會常常翻閱,對於我來說,每次都是上了生動的一課。我將信中部分內容摘錄下來。
“……醫師而兼作家的很少🚍🏄。你是其中的佼佼者。……魯迅當年東渡日本,原學醫。後因中日戰爭,魯迅立誌要為克服國民的劣根性而奮鬥,而要喚醒國人,醫學無用,要用文學🕡🧂。
“俄羅斯的安東、契科夫,是醫生又是作家🧑🔧。但後由於身體不佳,不宜兩者兼顧,而棄醫從文了🐕🦺。
“你提到了你的恩師張天翼先生,你對他始終是抱著感恩的態度,這也是你做人的態度。
“你的《水長東》中的作品,若不是醫生,是寫不出來的🦶🏿。其中有不少的醫療事業的細節,但已與人物和情節水**融在一起🧖🏻↘️。讀來毫無生硬之感,卻有身臨其境的體會🚖。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不僅會當醫生,又會當作家,要懂得文學三味。你做到了這一點……“
張天翼、屠岸都是當代作家們的老前輩,在抗日戰爭中,在為爭取民主自由和國民黨的抗爭中,他們都勇敢地走在了戰鬥的前列。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瀾滄江畔》,就是他們拼盡全力,頂著“極左分子”揮舞著的大棒子,爭取出版的🏄🏼♂️。那時的十年浩劫尚沒有結束,只有工農兵可以占領文藝舞臺,臭知識分子不能當書中的第一號人物。《瀾滄江畔》中的女醫生是主角,出書的過程中,他們是要承擔風險的。但他們是久經各種形式戰鬥磨練📪✮、考驗的老戰士,他們也都是獻身於自己從事的文學事業的人。
信中提到文學大師張天翼老師,上了些年紀的作家,大都知道一個中學生,背著自己寫的長篇小說《祖國的花朵》,冒昧地敲響了作家的大門。從此,他義務地擔當起我課余寫作的輔導老師,幾十年從未間斷。是他告訴我,不要當空頭文學家,一定要有一種生活的技能,深入到生活中去。在作家協會,他不僅擔任著領導工作;自己還寫文章🅿️。工作忙了,實在抽不出時間面談,他會不厭其煩地寫信鼓勵我、敲打我、提醒我……還督促我要入團。
我已經走過了人生的大半段路程,回顧往事,我之所以能挑起醫生和作家兩副擔子,是張老師為我指出了前進的道路!十年浩劫中,多次讓我交出張老師寫給我的“黑材料”👨🏻🦰。我以丟失為借口,都一一予以回絕!從我內心來講,那不是什麽“黑材料”!那是張老師嘔心瀝血為我規劃出的,前進的指南和路標👁🗨。後來,我將全部材料整理清楚,捐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我不把它看作是我個人的私有物,而希望年輕的一代有機會看到老一輩的作家,對年輕人的大公無私❇️、真情關懷、熱情激勵。
我曾在已出版的自傳體長篇小說《騎兩匹馬的人》中,較詳細地敘述過這個過程。醫生的職業是有著繁重的再學習任務的,不是可以不動腦筋的重復,而寫作也是需要時間的。但我的職業是醫生,那就要首先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特別是我被分配在北京醫學院第一醫院,這裏科室配備齊全、設備精良,最重要的是名教授雲集🤸🏻。對於想搞臨床的畢業生來說,這裏是最向往的醫院。我暗自思量,時刻叮囑自己,生活中要分清主次🙍🏿♀️。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等待著即將響起的槍聲,我必須全神貫註🦟。教學醫院的假期較長,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寫作🤹🏼♀️。
感謝領導為我創造的讀書、工作以及業余寫作的條件,如果沒有各級領導的理解、支持和幫助,60年這漫長的時間,我難以將醫學和文學同時兼顧。
原地質礦產部部長孫大光是我的病人🎰。他人長得高大、魁梧🙆🏽♂️、精神矍鑠,是一位十分親民的領導。當他知道我是一位業余作者時,多次鼓勵我到地質部門調研。他說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十分艱苦,需要人們更多的了解,但是反映地質工作者的生活和工作的作品卻不多。不久,他的秘書找到了我,向我簡單地介紹了西藏羊八井漢藏合編的1243鉆井隊的先進事跡🔐。
1978年,我利用教學醫院的3周假期,和平時節假日值班積攢起來的時間,在值完夜班後的第二天清晨,乘飛機到成都,再轉乘飛機至拉薩。回來後利用業余時間,半年內,完成了3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熱海歡歌》第一稿🦡。二次進藏,準備再充實地熱隊的生活;深入地了解藏族的風俗習慣🍊。每次進藏都應在春季,那是地質隊進藏的最佳時間。可我們教學醫院的假期還沒有開始🍮。我向科領導講清情況後,領導二話沒說,就放行了!二次進藏,對進一步完善小說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不僅糾正了我對地熱鉆井過程細節的錯誤描寫;對藏北民族的生活習俗,也有了更深入細致的了解🧑🏻✈️。1981年,此長篇小說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全書32萬字)🧑🏼✈️。我由衷地感謝為我提供認識生活、深入生活、了解社會、擁抱世界的人們。
這僅是與地質部門合作的開始,這之後,我又去了東海勘探平臺👋🏼💊。這是國家開發東海石油的第一座平臺,要乘海輪從上海的高橋碼頭出發,途徑數百海裏,才能到達勘探平臺🧝🏻♂️🐒。我以部長客人的身份,破例住到了東海勘探石油平臺。之後,我又去了攀枝花、南海石油勘探隊。每次回來,都有寫作方面的收獲。我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這裏不是臺風眼》《秋帆遠》,中篇小說《還魂草》,數十篇散文《藏北高原杜鵑紅》《天葬》等,均發表在《人民日報》上🧎🏻♀️➡️🏄🏼♀️。
當猖獗的SARS向我們席卷來時,我們親自送走一批批奔赴抗非典一線的年輕人,沖向赴湯蹈火的險境🕵️♂️。由於疫情迅猛的發展,門診病人銳減👂🏿。為了保護上了年紀的醫生的安全,60歲以上的專家都停了門診。雖然我已經超過了60歲,但SARS是屬於呼吸科的治療範圍,我是呼吸科醫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輕易地推脫掉。
自疫情開始至結束,我一直堅持在門診頂班,會頻繁地接診SARS病人,或者疑似病例。上崗時,每個人都需要全副武裝:帽子🌡、口罩、手套、兩層隔離衣,是必不可少的裝備。對我來說,確實也是不小的負擔。就診病人慢慢地多了起來,其中還包括不少“非典恐懼綜合症”的病人。有時不但需要詳細地體檢,耐心地詢問病史,還需要反復說明,耐心地解釋以求得到來診者心理上的認同。如果能夠解除盤旋在他們腦海中的疑慮,對於我來講是,就是最大的慰籍。
人們始料未及的是,十多年後,更為猖獗的新型冠狀病毒,向人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襲過來。記得2020年春節,我到醫院去值假日班,這是近年來養成的習慣🤙🏼。由於年齡大了,歲月不饒人,我不能再像以往的托缽僧一樣,雲遊四海了👩🏽🦳。以前因為外出創作,耽擱了很多假期的值班,現在可以補起來,像黨和政府號召的那樣,真正做到老有所為。此外,有些家在外地的年輕醫生,需要回家探親,總希望與家人團聚的時間長一些,他們需要值的班,我就主動地接過來。
但那天的氣氛與平時大不相同,人們進進出出,臉色凝重。全院停診!原來武漢突發了嚴重的疫情,連夜緊急組成的醫療隊,已經出發了。我都沒有來得及給他們送行🚧。在我的生活中,經受了數不清歡送醫療隊的場面,有時是我被送,有時是我送他們。但從沒有像這次一樣,令人感到驚愣,難免也有某種悲涼。這強悍的隱形殺手,躲藏在暗處,而戰友們卻暴露在明處,不知病毒何時👦🏽👩🏻🔧、何地,用怎樣鄙劣🍘、殘酷的手段,向戰士們發動致命的襲擊,這樣會有一種不知歸期的蒼涼,令我不安🏋🏿。
醫院的門診停診後,呼吸科門診依舊不能停,因為新冠肺炎屬於呼吸系統疾病😹。絕大部分年輕的呼吸科醫生都奔赴了前線,我毫不猶疑地留在了呼吸門診𓀅。從疫情發生至今,我聽從黨的教導,永遠跟黨走,從沒有停下腳步……
(文/意昂2官网醫院李惠薪 來源:醫學部離退休工作處 意昂2官网醫院)